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三月十九日作》

年年今日强登高,独立南峰北向号。
漫野玄云天色晦,美人黄土我心劳。
虚疑杨柳牵愁绪,不忍沧浪鉴鬓毛。
前辈有谁同此恨,雪庵和尚读离骚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以记事为主,述写了诗人每年重九登高的活动,同时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。 首联“年年今日强登高,独立南峰北向号”,概括了诗人每年重九登高的情景。登高之时,本是家人亲友团聚之机,然诗人孤身一人,强自登临,可见其形单影只、愁绪满怀。“独立南峰北向号”,这一句寓“静”于“动”之中,更具艺术感染力。因为秋风萧瑟,冷月无声,“南峰北向号”而无应,更能见出诗人之凄凉身世。 颔联“漫野玄云天色晦,美人黄土我心劳”,句意甚丰。诗人登高远望,但见原野之上,黑云密布,天色昏暗;俯视山下,满眼是黄土一片。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所见凄惨之景,“漫野玄云”、“黄土我心”,以景写情,倍增其哀。 颈联“虚疑杨柳牵愁绪,不忍沧浪鉴鬓毛”,从字面上看,“杨柳”似乎是虚写,写诗人因登高而感到杨柳也似牵愁惹绪,但也不尽然。诗人感伤自己青春不在,容颜无似,杨柳之所以牵愁惹绪,实是诗人愁思的流露。这一联表面上写的是杨柳,但通过诗人对杨柳的感受,却完全可以看出诗人自身的思想感情。同时,“沧浪鉴鬓毛”,这一句是写自己登高时,沧浪之水也映照自己的鬓发花白、容颜衰老。这就自然地引出尾联。 尾联“前辈有谁同此恨,雪庵和尚读离骚”,表达了诗人思想中的潜意识,抒发了对于晚年的朋友不能相见的不幸遭遇的哀伤。“雪庵和尚”应是前辈登高者之典故。《岁寒堂诗话》载:李谪居六年作诗数卷赴举,发白气清,与登临之处俱是奇绝……遂哭而别去,去住须别题名,为吾弟子之恨……又雪庵和尚以文宗会乙科不第,不食而死,可为天下第一恨事。前辈恨事固然不同,然未及一朝,忽成两失,何况晚辈乎!故有“有谁同此恨”之叹也! 这首诗的境界高远而雄浑。前四句深寓悲愤之情,读来催人泪下;后四句感情转为激昂奔放,但仍是忧愤难平。此诗情真意切,动人心魄。清代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谓:“五言绝顶难工,工则逼真陶、杜。”此诗正逼真陶、杜之作。
创作背景
《三月十九日作》是清朝初期诗人方文的一首五言律诗,创作于清朝顺治二年(1645年)的三月十九日,这一天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殉国,明朝正式灭亡的日子。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诗人对明朝灭亡的哀悼,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新朝的抵触情绪。诗中充满了悲痛、愤慨和无奈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、忠诚于故国的精神风貌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宋]
    吾庐在南溪,溪北北山半。
    山空谁肯邻,影静鹤为伴。
    万松当篱落,千岩上几案。
    花草岂厌多,不多亦堪翫。
    一丘万事足,半点无外羡。
    如何濯双缨,独欠泉一眼。
    晚晴漫野步,偶到溪侧畔。
    颇怪清浅流,雪後劣如线。
    相将二三子,一笑出奇观。
    琼砂杂瑶砾,掇拾作微堰。
    锵然便淙琤,清若奏琴阮。
    当流立孤石,灩澦忽童丱。
    不寒势何怒,惟激声故远。
    从今日日来,愁肺要湔浣。
    儿童俾勿坏,鸥鹭好看管。
  • 2
    [宋]
    跛跛鬓毛短,娟娟春日长。
    繁花丽泽国,叠鼓掺渔阳。
    唤婢理双屩,遣儿谋一觞。
    惟知作寒食,那复问殊方。
    石鼎官芽滑,铜盆井水凉。
    有时拈拄杖,随意坐胡床。
    涎涎定巢尾,咬咬求友吭。
    篮舆元落眼,豆饭或撑肠。
    楚柁连江色,淮天著雁行。
    关侬五斗粟,老子复游梁。
  • 3
    [宋]
    我有一双眼,光可照明烛。
    我有一寸肠,时复潄醽醁。
    我有两垂鬓,与君相映绿。
    我有一双脚,比君非不足。
    眼能别妍丑,肠不虑荣辱。
    须鬓每自怜,足力能有遂。
    一一将比君,未便遽惭恧。
    胡为被君轻,污田对寒玉,
    君如邀我游,我亦知所以。
    朝出任意游,暮归同倒屣。
    况此郊野间,远近在一视。
    东抵东家田,绕溪六七里。
    北向关外行,五里见淮水。
    我家园在西,鸣泉到清耳。
    南郊野叟村,殷勤种桃李。
    大抵浩荡处,潇洒异城市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