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还山留别长安知己》

出山不见家,还山见家在。
山门是门前,此去长樵采。
青溪谁招隐,白发自相待。
惟馀涧底松,依依色不改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。 首句“出山不见家,还山见家在”描绘了诗人离家外出,返程中回头望不见家的情景,然后又描述了回家后看到家在那里的欣喜之情。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变化,既包含了游子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探索,又体现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 “山门是门前,此去长樵采”描述了家乡的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状态,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熟悉和对劳动的热爱。 “青溪谁招隐,白发自相待”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涧底青松一样,不管外界如何变化,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坚韧。 最后,“惟馀涧底松,依依色不改”是对整首诗的总结,也是对诗人自己的写照。诗人以涧底松自喻,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执着和对家乡的思念。同时,这也暗示了诗人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,也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坚韧,不改初心。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通过描绘诗人对家乡和归隐生活的向往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,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。
创作背景
《还山留别长安知己》这首诗的作者王季友,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官员。他生活在唐玄宗和肃宗的时代,曾因战乱而隐居山林。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,以清新脱俗、婉约柔美的风格著称。 对于《还山留别长安知己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: 1. 从诗题来看,这首诗是王季友在离开长安,返回山林隐居时,写给长安的知己好友的。因此,诗歌的主题应该是表达离别之情和归隐之心。 2. 结合唐朝的历史背景,当时社会动荡,战乱频繁,许多文人雅士选择隐居山林,寻求内心的宁静。王季友也可能因此选择离开长安,回到山林之中。 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推测,《还山留别长安知己》这首诗是王季友在离开长安,回到山林隐居时,写给好友的表达离别之情和归隐之心的作品。
上一首
《春暮》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唐]
    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。
    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
    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
    天台一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
    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度镜湖月。
    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
    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。
    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
    半壁见海日,空中闻天鸡。
    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暝。
    熊咆龙吟殷岩泉,栗深林兮惊层巅。
    云青青兮欲雨,水澹澹兮生烟。
    列缺霹雳,丘峦崩摧。
    洞天石扉,訇然中开。
  • 2
    [唐]
    寂寂竟何待,朝朝空自归。
    欲寻芳草去,惜与故人违。
    当路谁相假,知音世所稀。
    只应守寂寞,还掩故园扉。
  • 3
    [唐]
    寂寞过朝昏,沈忧岂易论。
    有时空卜命,无事可酬恩。
    寄食依邻里,成家望子孙。
    风尘知世路,衰贱到君门。
    醉里因多感,愁中欲强言。
    花林逢废井,战地识荒园。
    怅别临晴野,悲春上古原。
    鸟归山外树,人过水边村。
    潘岳方称老,嵇康本厌喧。
    谁堪将落羽,回首仰飞翻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