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寄韦子春(一作山中赠十四秘书兄)》

出山秋云曙,山木已再春。
食我山中药,不忆山中人。
山中谁余密,白发日相亲。
雀鼠昼夜无,知我厨廪贫。
依依北舍松,不厌吾南邻。
有情尽弃捐,土石为同身。
夫子质千寻,天泽枝叶新。
余以不材寿,非智免斧斤。
作品赏析
这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。诗中描述了一个山间隐士的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,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的向往。 首先,诗的开头“出山秋云曙,山木已再春。”描绘了隐士从深山中走出,秋天的云彩已逐渐消散,山间的树木也再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。这里的“出山”象征着隐士的回归,而“山木再春”则暗示了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轮回。 接着,“食我山中药,不忆山中人。”表达了隐士与山中人和谐相处,互相帮助的生活方式。隐士在山中采药为生,同时也得到了山中人的照顾和关爱。这种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,体现了朴素的生活哲理。 “山中谁余密,白发日相亲。”诗人通过描绘隐士与山中人的亲密关系,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这里,“白发日相亲”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,也体现了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。 “雀鼠昼夜无,知我厨廪贫。”描述了隐士生活的清苦和简朴,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自足和自得其乐。这里,“雀鼠昼夜无”表达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相处,而“知我厨廪贫”则表明隐士在清贫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。 “依依北舍松,不厌吾南邻。”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,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、乐于与自然共生的品质。这里的“北舍松”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永恒,而“南邻”则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。 最后,“有情尽弃捐,土石为同身。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。这里,“有情尽弃捐”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关爱,而“土石为同身”则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它提醒人们要珍视自然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、乐于与自然共生,追求一个和谐、美好的社会。 这首诗的意象和语言都非常优美,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,将隐士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同时,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,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因此,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具有思想迪的作用。
创作背景
王季友的《寄韦子春》的创作背景与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历史事件有关。天宝十四载(755年),“安史之乱”爆发,整个唐朝社会陷入动荡。为了躲避战乱,王季友举家隐居在庐山屏风叠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他写下了《寄韦子春》一诗,表达了对好友韦子春的思念和关切之情。同时,诗歌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唐]
    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
    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
    卖炭得钱何所营?
    身上衣裳口中食。
    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
    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。
    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
    翩翩两骑来是谁?
    黄衣使者白衫儿。
    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
    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
    半匹红纱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
  • 2
    [唐]
    山中相送罢,日暮掩柴扉。
    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。
  • 3
    [唐]
    积雨空林烟火迟,蒸藜炊黍饷东菑。
    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。
    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。
    野老与人争席罢,海鸥何事更相疑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