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南天动乱,适将去国,忆天问军中》

班生此去意何云?
破碎神州日已曛。
⒀去国徒深屈子恨,靖氛空说岳家军。
⒁风尘河北音书断,戎马江南羽檄纷。
⒂无限伤心劫后话,连天烽火独思君。
作品赏析
⑿1916年春,南方各省为反对袁世凯,纷纷宣布独立。天问:即郭厚庵:作者友人。
  ⒀班生:指东汉班超。他曾投笔从戎,到西域去为国立功。这里用班生来指作者的朋友天问,问他这次投笔参军以后心情如何,夙愿能否顺利实现。日已曛:日落黄昏,指祖国在军阀统治下前途暗淡。
  ⒁屈子:指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。当时他曾被朝廷赶走,离开国都。这里借来说明作者自己抱着爱国之心,出国时对祖国的危亡不胜哀痛。靖氛:指平定战乱。岳家军:南宋岳飞统率的抗金军队英勇善战,当时人赞美道: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。”这是说,可惜当时在讨袁战争中,还缺少像岳家军那样强大坚定的武装力量。言下含有对友人的殷切期望。
  ⒂风尘河北:这是说北方已有战事,自己已经和朋友们音讯断绝。戎马:犹兵马。羽檄:军书。这是说江南的军事活动正在开展,消息纷纷传来。
  ⒃劫后话:劫,劫难,指当时袁世凯窃国所造成的灾难。劫后话,指将来战后碰见时的谈话,谈到当时战乱,无限伤心。连天烽火独思君:指在战火遍地的情况下怀念友人,希望友人有所作为。烽火,战火。
创作背景
《南天动乱,适将去国,忆天问军中》是李大钊于民国十三年(1924年)创作的一首七言诗,这首诗创作于李大钊离开北京大学图书馆之后,是他在离开北京之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。 这首诗表达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。诗中写道:“南天动乱须弥转,适将去国,忆天问军中。”表达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。同时,诗中还表达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追求,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。 这首诗创作于民国十三年(1924年)的北京,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,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李大钊作为一位革命家和思想家,他深知革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先秦]
    曰: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
    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
    冥昭瞢闇,谁能极之?
    冯翼惟像,何以识之?
    明明闇闇,惟时何为?
    阴阳三合,何本何化?
    圜则九重,孰营度之?
    惟兹何功,孰初作之?
    斡维焉系,天极焉加?
    八柱何当,东南何亏?
    九天之际,安放安属?
    隅隈多有,谁知其数?
    天何所沓?
    十二焉分?
    日月安属?
    列星安陈?
    出自汤谷,次于蒙氾。
    自明及晦,所行几里?
    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
    厥利维何,而顾
  • 2
    [唐]
    天问复招魂,无因彻帝阍。
    岂知千丽句,不敌一谗言。
  • 3
    [清]
    秋风立马越王台,混混蛇龙最可哀。
    十七史从何说起,三千劫几历轮回。
    腐儒心事呼天问,大地山河跨海来。
    临睨飞云横八表,岂无倚剑叹雄才!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