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赋得沙上雁》

衡阳多道里,弱羽复哀音。
还塞知何日,惊弦乱此心。
夜阴前侣远,秋冷后湖深。
独立汀洲意,宁知霜霰侵。
作品赏析
这是一首诗,诗名为《衡阳别道》,由唐代诗人所作。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,这首诗是作者在离开衡阳,告别故道之际所写,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感慨。 首联“衡阳多道里,弱羽复哀音。”描绘了作者在衡阳的旅途之中,离别之情如同弱鸟离开巢穴,感到哀伤和无奈。“衡阳”是一个地方名,为古代道路交汇之处,对于旅行者来说常常是一个需要离别的地方。这里的“弱羽”并非真的指鸟儿,而是诗人借用鸟儿弱小不能自决的比喻来形容自己,表现出作者的弱小无助,而哀音则指离别的哀伤和悲痛之音。 颔联“还塞知何日,惊弦乱此心。”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。“还塞”指的是离开衡阳,回到自己的家乡,但何时能实现却不得而知。而“惊弦”则比喻旅途中的惊险和不安,暗示着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。“乱此心”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纷乱和不安,对离别的哀伤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。 颈联“夜阴前侣远,秋冷后湖深。”描述了作者在夜色中离开衡阳,远处的同伴逐渐远去,夜晚的阴暗更加凸显了孤独之感。同时,“秋冷”则表达了离别时节的清冷和寒意,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悲伤之情。 尾联“独立汀洲意,宁知霜霰侵。”作者独自站在沙洲上,望着远方,感受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奈。“宁知”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可奈何和深深的哀愁。而“霜霰”则象征着严寒和艰难,暗示着作者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离别之情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。整首诗情感深沉,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。通过运用比喻、象征等手法,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,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。
创作背景
《赋得沙上雁》是唐朝诗人耿湋的一首五言律诗。这首诗描绘了沙滩上的大雁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。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,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,但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经历来推测。 耿湋生活在唐朝,这是一个国家强盛、文化繁荣的时代。他出身于官僚家庭,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。然而,他的仕途并不顺利,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及第。这可能让他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活,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。 《赋得沙上雁》这首诗,可能是在耿湋观察沙滩上的大雁时,被它们的姿态和飞翔所吸引,进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。他通过描绘大雁的形象和生活习性,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。同时,诗歌中也可能蕴含了他对人生境遇和命运的思考。 综上所述,《赋得沙上雁》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耿湋在观察自然和生活时,产生了对大雁的描绘和感悟。
相关诗词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