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送姚校书因归河中》

十年相见少,一岁又还乡。去住人惆怅,东西路渺茫。
古陂无茂草,高树有残阳。委弃秋来稻,雕疏采后桑。
月轮生舜庙,河水出关墙。明日过闾里,光辉芸阁郎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以“去住人惆怅,东西路渺茫”开篇,奠定了全诗低回怅惘、迷茫凄楚的基调。诗中通过对故乡景象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、人生易老的感伤,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念。 “古陂无茂草,高树有残阳。”这两句描绘了故乡的景象,陂已不是旧日的陂,树也不是旧日的树,而是换了人间。这里的草不是茂盛的草,树也不是夕阳中的树。“残阳”一语,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感慨。这里以“无茂草”和“有残阳”对比,来强调岁月流逝、时光不再,寓意深刻。 “委弃秋来稻,雕疏采后桑。”诗人笔锋一转,描绘了乡间田间的景象,稻谷已经成熟,桑树上叶子凋零,暗示了农事的繁忙和季节的变换。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回忆,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。 “月轮生舜庙,河水出关墙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,月光洒在舜庙上,河水从关墙边流过。这些景象描绘了故乡夜晚的宁静和美丽,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。 最后,“明日过闾里,光辉芸阁郎。”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,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故乡,与乡亲们相见。这句话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故乡景象的描绘和对时光易逝、人生易老的感伤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。整首诗情感真挚、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。
创作背景
《送姚校书因归河中》是唐朝诗人耿湋的一首诗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题目和内容中推断出来。首先,题目中的“送姚校书”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,诗人耿湋送别他的朋友姚校书。其次,“因归河中”则表明姚校书要回到河中地区。因此,这首诗是耿湋在送别姚校书回河中时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祝福。 至于更具体的创作背景,如诗人与姚校书的关系、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等,就需要进一步考据了。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,或者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,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明]
    江南九月霜暗飞,秋光春色两依稀。
    万树欲丹疑湿雾,千山如醉带斜晖。
    画史含情拂轻缟,解作秋妍秋不老。
    自识晴云慕锦林,莫疑赤烧连衰草。
    此时游客正天涯,此际离肠忽忆家。
    听绝啼莺娇映绿,愁看飞鹜齐落霞。
    闽天杳杳接江路,酒罢送君从此去。
    想得遥窥荔子丹,尚疑题叶销魂处。
  • 2
    [唐]
    白发麻衣破,还谯别弟回。首垂听乐泪,花落待歌杯。
    石路寻芝熟,柴门有鹿来。明王下征诏,应就碧峰开。
  • 3
    [明]
    逼岁难禁出,白门犹客中。
    寒生夜山雪,晴卜曙江风。
    花落竹堂静,烟消石屋空。
    并州望音信,莫久滞邮筒。
  • 4
    [唐]
    凄凄去亲爱,泛泛入烟雾。
    归棹洛阳人,残钟广陵树。
    今朝此为别,何处还相遇。
    世事波上舟,沿洄安得住。
  • 5
    [唐]
    东越秋城夜,西人白发年。寒城警刁斗,孤愤抱龙泉。
    凤辇栖岐下,鲸波斗洛川。量空海陵粟,赐乏水衡钱。
    投阁嗤扬子,飞书代鲁连。苍苍不可问,余亦赋思玄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