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偈公六十五首》

即心即佛,铁牛无骨。
非心非佛,空山突兀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是描绘对“心”和“佛”的理解和追求。从诗中,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追求一种无我、无心的境界,类似于佛家所说的“无我”之境。 “即心即佛”是一种强调内在修行的理念,即人的心中即蕴含着佛性,只需要通过自我修养和修炼,就能够领悟到佛的真谛。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内省和内心的修炼,是修行的一个重要方向。 “铁牛无骨”则是对身体与精神关系的一种比喻。铁牛没有骨头,可以被随意摆布,这与无心的状态有相似之处。这里的铁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身体的超越和解放,也就是不被外在的事物和欲望所牵绊,而是通过修炼自我内心达到精神的解脱和自由。 “非心非佛”则是诗人对超脱心与佛之间的状态的一种表达。这是一种非理性的、神秘的状态,只有通过内省和领悟才能达到。在这种状态下,心与佛不再是对立的,而是相互融合的,即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。 “空山突兀”则描绘了一种空灵、超脱的境界。空山象征着内心的空无和宁静,突兀则表达了这种境界的不可捉摸和难以言表。这种境界需要自我内省和领悟才能达到,也是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修养和超脱的追求,以及对内心与佛之间关系的理解。通过描绘这些境界,诗人传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。
创作背景
《偈公六十五首》是宋朝诗人释咸杰创作的一组诗歌。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诗词传统有关。释咸杰是一位佛教僧人,他的诗歌多受佛教思想和修行体验的影响。这些诗歌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,对佛法、人生和自然等的感悟和表达。 在宋代,佛教文化盛行,许多僧侣都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佛法和修行的理解。这些诗歌既包含了佛教的哲理,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。同时,宋代的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,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、情感和生活的重要方式。 因此,《偈公六十五首》的创作背景可以理解为在佛教文化盛行和诗词创作高峰的宋代,一位僧人对佛法、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表达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宋]
    有物先天地,无形本寂寥。
    能为万象主,不逐四时凋。
  • 2
    [宋]
    一新一旧,跳出窠臼。
    一出一入,胡饼里呷汁。
    一擒一纵,开眼作梦。
    一照一用,鳝鱼走入麻油翁。
  • 3
    [宋]
    今朝六月十五,祝圣升堂击鼓。
    木童火里吹笙,石女云中作舞。
    也大奇,也大奇,天无四壁,地绝八维。
    五湖四海来入贡,衲曾闻见眼如眉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