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寄国清处谦》

三江风浪隔天台,想见当时赋咏才。
近有高僧飞锡去,更无余事出山来。
猿猱历历窥香火,日月纷纷付劫灰。
我欲相期谈实相,东林何必谢刘雷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《三江风浪隔天台,想见当时赋咏才。近有高僧飞锡去,更无余事出山来。猿猱历历窥香火,日月纷纷付劫灰。我欲相期谈实相,东林何必谢刘雷》是一首对三江风浪中的天台山和山中高僧的赞美诗。 首联“三江风浪隔天台,想见当时赋咏才。”描绘了三江的风浪阻隔了天台山,仿佛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些赋咏天台山的诗人才情横溢。这里诗人借风浪比喻天台山的深远影响,通过“隔”字表达了对天台山和那些赋咏诗人的敬仰之情。 颔联“近有高僧飞锡去,更无余事出山来。”描绘了一位高僧飞锡而去,山中再无其他事情发生。这里诗人通过高僧的“飞锡”形象,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暗示了高僧的智慧和修行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。 颈联“猿猱历历窥香火,日月纷纷付劫灰。”描绘了猿猴在香火中历历在目,日月交替仿佛都在付之一炬。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猿猴和日月的形象,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同时,也暗示了山中生活的平静和自然,与外界的纷扰和劫难形成鲜明对比。 尾联“我欲相期谈实相,东林何必谢刘雷。”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高僧的敬仰之情,希望能与他一起探讨实相(佛教中的真理)。这里诗人通过与高僧的对话,表达了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东林高僧的敬意,并不需要像刘雷那样出名的人物来衬托自己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三江风浪中的天台山和山中高僧的赞美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理解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和对东林高僧的敬意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歌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宋]
    三四百年寺,今来国又清。
    若非逢圣祚,从自有嘉名。
    月殿五峰色,风松十里怕。
    不缘君命束,便好脱尘缨。
  • 2
    [金]
    倦游老眼,放闲身、管领黄花三日。
    客子秋多茅舍外,满眼秋岚欲滴。
    泽国清霜,澄江爽气,染出千林赤。
    感时怀古,酒前一笑都释。
    千古栗里高情,雄豪割据,戏马空陈迹。
    醉里谁能知许事,俯仰人间今昔。
    三弄胡床,九层飞观,唤取穿云笛。
    凉蟾有意,为人点破空碧。
  • 3
    [近代]
    每逢胜境便勾留,稳藉篮舆作卧游。
    画幛千林悬晚翠,风帘一桁破晴幽。
    峰遮月角云低堕,石束山腰水倒流。
    不信螺溪深百折,壑中藏得钓鱼舟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