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漓山云崖轩》

不用穷探费杖藜,隐然林壑挟城陴。
曾遵月洞千岩上,更著云崖一段奇。
指拭轩窗容俎豆,发挥泉石借声诗。
瞿昙颇似知人意,已约梅花带雪移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山林的自然美。诗人通过描绘山林中的景色,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。 首联“不用穷探费杖藜,隐然林壑挟城陴”,诗人用“不用穷探”表达了对山林的敬畏之情,暗示自己没有深入探索山林,只是远远地欣赏它的美丽。而“隐然林壑挟城陴”则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与城市相依相偎的景象,表现出山林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。 颔联“曾遵月洞千岩上,更著云崖一段奇”,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曾经攀登过千岩万壑,到达月洞之巅,又置身于云崖之上的奇景,进一步表达了对山林的赞美之情。这里的“奇”字,既指山林的奇特景色,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。 颈联“指拭轩窗容俎豆,发挥泉石借声诗”,诗人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轩窗、俎豆等物象,表达了对山林人文景观的欣赏。同时,诗人也借助泉石之声来发挥诗歌的意境,表现出山林的自然之美。 尾联“瞿昙颇似知人意,已约梅花带雪移”,诗人以瞿昙喻山林,表达了对山林的喜爱之情。同时,诗人也以梅花带雪移的形象,暗示了山林在严冬时节依然美丽动人的特点。 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。通过描绘山林中的景色,诗人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,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。
创作背景
《漓山云崖轩》是宋朝诗人方信孺的一首诗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漓山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。方信孺身处漓山,被漓山的美景所吸引,特别是云崖轩的景色,可能激发了他创作此诗的灵感。同时,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可能影响了他的创作,可能是对自然的赞美,或者是对人生、社会的思考。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、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诗歌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现代]
    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    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    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
    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  • 2
    [魏晋]
    秋风何冽冽,白露为朝霜。
    柔条旦夕劲,绿叶日夜黄。
    明月出云崖,皦皦流素光。
    披轩临前庭,嗷嗷晨雁翔。
    高志局四海,块然守空堂。
    壮齿不恒居,岁暮常慨慷。
  • 3
    [唐]
    南山势回合,灵境依此住。
    殿转云崖阴,僧探石泉度。
    龙蛇争翕习,神鬼皆密护。
    万壑奔道场,群峰向双树。
    天花飞不著,水月白成路。
    今日观身我,归心复何处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