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明朝吾渡海,汝魄在它乡。 六七年华短,三千客路长。 招魂情黯黯,归骨事茫茫。 有子应年长,平生不汝忘。 |
| 天下无虞国论深,书生端合老山林。 平生力学所得处,政要如今不动心。 旧友几年犹短褐,谪官万里少来音。 愿公思此宽羁旅,静胜炎曦岂易侵。 |
| 昭代人无弃,遐方住亦堪。 司分大火舍,官作世南男。 守拙休心匠,忘忧纵手谈。 平生不喜闹,所欠一茅庵。 |
| 宴坐岂不好,有谁强尔行。 山川不改色,儿女各为情。 岸隔霜林意,斋空夜水声。 虚传少陵叟,一室过平生。 |
| 塑不就,画不成。 锋芒不动,海晏河清。 五湖衲子,抖擞精神。 为君通一线,教子快平生。 夜来春睡重,一觉到天明。 |
| 十日西风便老成,挽回金气愈高明。 朱轓玉节非吾事,雪竹霜松不世情。 未可买山归卜筑,却须持橐慰平生。 如公骨相应仙去,绿发朱颜已有名。 |
| 家住青山擅一丘,菜畦花圃足夷犹。 哲人造物何悭寿,公子平生不识愁。 鸡黍情缘成梦断,莺花心性盖棺休。 草亭吟卷今犹在,读向西风老泪流。 |
| 平生不作明河篇,一笑童心尚隐然。 后日视今哀后日,同年而语不同年。 莹清川泽玻璃地,浓淡烟云水墨天。 尽向知人前说梦,何妨句里有婵娟。 |
| 回首明年六十春,依然不改古衣巾。 画图萧洒诗千首,心地通明月一轮。 钟鼎虚名虽是贵,箪瓢陋巷且安贫。 客来问我平生事,宠辱俱无老逸民。 |
| 老子平生不附炎,雪间炉炭晚间添。 红光乱拆银花碎,翠焰双抽柳叶尖。 爱惜麒麟牢禁手,驱除盐絮密垂帘。 急分一炬牵船底,岸上霜风正似鎌。 |
| 白发书生不自珍,天涯又作宦游身。 溪桥烟淡偏宜晚,野寺花迟未觉春。 日暖登山思谢屐,病余漉酒负陶巾。 茹芝却粒平生事,回首岩扉一怆神。 |
| 机锋不契更何图,便合浮杯出上都。 此去定须安短褐,平生那肯曳长裾。 回天傥是奇男子,绾印原非大丈夫。 挥手出门殊不恶,一帆秋水及鲈鱼。 |
| 飘萧阅世等虚舟,难息眼前无此流。 满地悲风盘翠竹,半丛寒日破红榴。 青山空在衣冠古,白鹤不归宫殿秋。 王念平生樽酒地,千年万岁想来游。 |
| 火德孝严嗟掠虚,祝融江面怒心余。 千寻赤尾干尧历,百仞红鳞灭禹书。 丙穴烘天谁得及,丁翁奔日更难如。 文昌右辖知几早,无妄之灾不我居。 平生易象论孙虚,富贵功名不愿余。 政府频垂忧国泪,梵宫独看竺乾书。 众惊赤壁复焚尔,自擅三禅早晏如。 回首焚躯并溺骨,何为不早傍禅居。 |
| 幼年曾读贞女碑,坐想濑水清涟漪。 试来江东吊李白,瓣香敬谒贞女祠。 平生不数子胥子,鞭平进诸何至此。 有金投濑竟何为,当时岂为将军死。 |
| 子墨文章不自珍,连编大轴弃如尘。 久收幽履安岩谷,但见高名出缙绅。 欲寄远书寻素舸,今逢佳士得朱轮。 放谈可讲平生学,新传行观尽获麟。 |
| 长春之孙自仙骨,袖有蟠桃食遗核。 平生不学烧汞方,唾视黄金等何物。 满城谁识旧庚桑,白发人中似鹤长。 时上高楼惟独醉,榴皮书破壁尘香。 |
| 平生江海心,宿昔具扁舟。 岂惟青溪上,日傍柴门游。 苍皇避乱兵,缅邈怀旧丘。 邻人亦已非,野竹独修修。 船舷不重扣,埋没已经秋。 仰看西飞翼,下愧东逝流。 故者或可掘,新者亦易求。 所悲数奔窜,白屋难久留。 |
| 绿发临边固已奇,不应憔悴客京师。 极知自有封侯骨,但要无忘耕垄时。 意气覆毡书捷布,风流横槊赋新诗。 平生每恨相从少,满眼关山又语离。 |
| 平生苦欲住山间,每恨家居不傍山。 游仙忽来参宥密,公余却得对孱颜。 援琴万壑自同响,缓步一丘犹可攀。 信美终非吾久处,乞身惟待老乡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