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晚岁登门最不才,萧萧华发映金罍。 不堪丞相延东阁,闲伴诸儒老曲台。 佳节久从愁里过,壮心偶傍醉中来。 暮归冲雨寒无睡,自把新诗百遍开。 |
| 吾君日旰坐延英,寤寐得人成太平。 常恐珍才在空谷,岂容旧德久专城。 颍州便合为丞相,渤海无庸拜水衡。 今代吴公只公是,自惭名谢洛阳生。 |
| 开池曾记虞翻苑,列树今存建德门。 无客不观丞相砚,有人曾悟祖师幡。 旧煎诃子泉犹冽,新种菩提叶又繁。 无奈益州经卷好,千丝丝缕未消痕。 |
| 道散斯文体尚浮,韩鲁力与化工侔。 山瞻泰贷岩岩聋,河出昆仑混混流。 长庆从官销不得,熙宁丞相挽难留。 沧州奏疏潮州表,犹被人拈作话头。 |
| 陈迹分明断简中,才看卷首可占终。 兵来尚恐妨恭谢,事去徒知悔夹攻。 丞相自言芝产第,太师频奏鹤翔空。 如何直到宣和季,始忆元城与了翁。 |
| 恨无负郭田二顷,空有载行书五车。 江上青山横绝壁,云间细路蹑飞蛇。 鸡号黑暗通蛮货,(胡人谓犀为黑暗。 )蜂闹黄连采蜜花。 共怪河南门下客,不应万里向长沙。 (乔受知于吴丞相,而施州风土大类长沙。 ) |
| 丞相训子尤俭,夫人送女已非。 盥面用瓦盆子,籍足以锦地来。 |
| 三贤无像亦无堂,败柳犹垂赤土墙。 官卖神祠有前例,熙宁丞相起坊场。 |
| 白首三朝社稷臣,壶浆来道拥如云。 金貂争看真丞相,竹马犹迎旧使君。 岂止轩裳夸故里,已将锺鼎勒元勋。 不须授简樽前客,好学平津自有文。 |
| 当年飞鸟亦难前,今日中堂起烧烟。 丞相不嗔山色好,歌声稳送里河船。 |
| 已晴云气却濛濛,坐见前山没半峰。 报道名卿谒丞相,不须行雨借蛟龙。 |
| 高牙熊轼隐铃斋,棠树阴浓长绿苔。 丞相望尊宝谒少,清言应喜道人来。 |
| 秦皇按长剑,杀人如刈草。 何独李斯辈,竟以丞相老。 汉元服儒衣,收谏如蓄宝。 何独萧望之,诛鉏恨不早。 沧海飞天波,枯泽淤行潦。 刘累婴其喉,蛟龙不为暴。 鲁士固多贤,亲师仲尼道。 至於出处间,惟有颜生到。 |
| 国步谁为醒,民生乃见兵。 选贤丞相府,持节伏波营。 健笔千钧重,无锋一鸟轻。 片南多兴绪,相忆暮云平。 |
| 溪边风物已春分。 画堂烟雨黄昏。 水沉一缕袅炉薰。 尽醉芳尊。 舞袖飘摇回雪,歌喉宛转留云。 人间能得几回闻。 丞相休嗔。 |
| 羽龠兴东序,春秋纪上丁。 行祠汉丞相,学礼鲁诸生。 俎豆兼三代,樽罍奠两楹。 雾中槐市暗,日出杏坛明。 昔齿公卿胄,尝闻弦诵声。 何须向阙里,首善本西京。 |
| 霜花如鹄毛,万里点枯槁。 晓入蓬池道,寒侵苏合袍。 重来社栎长,旧寄里门高。 去事黄丞相,无辞执板劳。 |
| 一扫权奸九十章,七州不惮历炎荒。 黄粱富贵百年短,青史是非千载长。 丞相虽存心已死,先生既葬骨犹香。 向令铁汉常留在,天下何缘有靖康。 |
| 色养倾余子,高名重一时。 足为丞相喜,岂计外人知。 |
| 忆昨从戎丞相府,元瑜书檄仲宣诗。 云屯骑士临边日,鱼贯降胡献捷时。 史册误人悲壮志,关河回首负初期。 岂知二纪身犹在,衰鬓星星老侍祠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