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若有众生犯众戒,盗取僧祇三宝物。 临终遇劝念弥陀,一念顷间生彼国。 |
| 北望直百里,峨峨千仞青。 断虹迎日尽,飞雨带龙腥。 阴壑烟云畜,阳崖草木灵。 登临终不厌,时许到兹亭。 |
| 有作五逆十恶业,应堕地狱受诸苦。 临终遇劝念弥陀,决定超生于彼土。 |
| 秀岭归云里,华谯夕照中。 登临终不数,吟笑近多同。 麦秀知春力,人和验岁丰。 预为逃暑约,一快楚台风。 |
| 孝养父母行仁义,临终复遇善知识。 广说弥陀大愿因,屈伸臂顷生彼国。 |
| 不道先师具大眼目,只道先师无肯路。 还有知得者麽,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,临终谓兄弟久聚。 正路行者有,只不能用黑豆法。 难以荷负正宗,临济佛法到此平沈。 痛哉痛哉,以此见先师,深得师祖之旨矣。 |
| 好礼忘耆老,持家历盛衰。 谨严终致一,贫富各从宜。 晚岁仍闻道,临终竟不疑。 外人传一二,犹得载铭诗。 |
| 隋氏一宇内,三将皆勇夫。 贺公活以累,杨素死有诛。 贤哉韩柱国,身与功名俱。 庙食垂后世,祀典诚有诸。 荒忽临终言,遂此惑庸愚。 |
| 万事到头无益已。 寻思只有修行是。 若送此心游宝地。 还容易。 坐观落日当西坠。 万顷红光归眼际。 眼开眼闭长明媚。 此观成时知法味。 心欢喜。 临终决定生莲里。 |
| 慈心不杀持众戒,读诵大乘方等经。 修行六念回向愿,临终化佛悉来迎。 |
| 若人虽不谤尊经,造众恶业无惭愧。 临终遇劝念弥陀,生彼十劫得初地。 |
| 净土故乡嗟乍别。 天涯流浪经时节。 老去染沾眉鬓雪。 思归切。 闻声愿寄辽天月。 念念时时修净业。 临终佛定来迎接。 有誓表为诚实说。 广长舌。 三千遍覆红莲叶。 |
| 佛赞西方经现在。 广长舌相三千界。 为要众生生信解。 临终迈。 不修净业犹何待。 七宝池塘波一派。 莲华朵朵车轮大。 华内托生真自在。 分三辈。 阿鞞跋致长无退。 |
| 力挽端平疏,追还元佑风。 只今只未正,自古直难容。 去国身如叶,忧时鬓易蓬。 转输烦计使,镇抚仗元戎。 化寓文章内,人游礼乐中。 五年怀赤子,一念契苍穹。 宠仅优奎阁,言犹简帝聪。 顿忘前席召,虚抱死疆衷。 预决同师鲁,先知即了翁。 至诚存素履,定力见临终。 族党哲人逝,朝家善类空。 我为天下哭,非但哭吾崇。 |
| 先生才盖世,家事少经心。 流落初相偶,委虵志益深。 功名入图史,文字刻缪琳。 有助知由内,驺虞欲重吟。 好礼忘耆老,持家历盛衰,谨严终至一,贫富各従宜。 晚岁仍闻道,临终竟不疑。 外人传一二,犹得载铭诗。 |
| 曾讲弥陀经十遍。 孤山疏钞频舒卷。 事理圆融文义显。 多方便。 到头只劝生莲苑。 本性弥陀随体现。 唯心净土何曾远。 十万程途从事见。 休分辨。 临终但自亲行转。 |
| 君先大夫临终时,梦中尝赋晓寒歌。 骑龙跨鱼不是诞,直对上帝传吟哦。 才如李贺天亦少,直其在世尤难多。 文章父子不相似,君今平易祖袭那。 铜铁锦褧各有用,高下安得与等科。 大都精意与俗近,笔力驱驾能逶迤。 野雉五色且非凤,知时善鸣鸡若何。 |
| 见有临终劝念佛,及示尊像令瞻敬。 俾于佛所深归仰,是故得成此光明。 |
| 刘琨劝进岂无闻,王猛临终亦有云。 秽史汝能诬正统,老伧谁实蒞余分。 山阴禊事流觞帖,彭泽归来植杖文。 二物万年终不泯,可能草木张吾军。 |
| ...少肉。 平生高节已难继,将死微言犹可录。 自言不作封禅书,更肯悲吟白头曲。 (逋临终诗云:茂陵异日求遗草,犹喜初无封禅书。 )我笑吴人不好事,好作祠堂傍修竹。 不然配食水仙王,一盏寒泉荐秋菊。 (〔湖上有水仙王庙。 〕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