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山根受重渊,石脚插九地。 千年无支祈,闭穴守禹誓。 扁舟七日闲,浪作老龙戏。 舟师慎艰险,长跪请佛事。 晚山水如屋,晓山水如地。 清平一潭风,浪阵卷旗旆。 煌煌金仙语,鬼物所尊畏。 无心服毒猛,慧眼出幽秽。 人间慢圣贤,谆戒遭侮易。 谁肯一卷书,脱此千里滞。 |
| 问年知近百,伛偻合龟形,不理儿孙事,惟占水旱星。 惯医閒施草,贳酒自携瓶。 劝世行方便,何消念佛经。 |
| 日日涧边寻茯芩,岩扉常掩凤山青。 归来挂衲高林下,自剪芭蕉写佛经。 |
| 处世例营营,好山长自青。 鹊毛秋净澍,鸽影夜竛竮。 无客谈时事,听人讲佛经。 虽然非所好,亦足尉飘零。 |
| 一雨喜还晴,晓山青复青。 乔松清老眼,啼鸟悦幽情。 与客评诗卷,看僧育佛经。 更怜清绝处,泉泻佩琚声。 |
| 出山道士在家僧,晚诵儒书早佛经。 灰尽此心犹木偶,扫除往事送刍灵。 花边过客蜂旁午,溪上良时鹭适丁。 一到菊坡分品目,玉盘盂可次金铃。 |
| 佛经六千馀卷,聃书八十一篇。 今为二氏学者,我则两端竭焉。 |
| 春雨江干不肯晴,大江栎岸转雷霆。 山头方丈浑无事,扫地焚香看佛经。 |
| 昨夜秋风到汉庭,又催鹏翮上青冥。 同年前有三人杰,浑化今联行佛经。 路入桂花通月府,笔摇霜气动文星。 宫商十四弦俱应,总向祁山一处听。 |
| 两鬓点秋霜,黑白交相互。 倒指数行年,如日斜岁暮。 始汙千佛经,颇叹儒冠误。 夜声喧爆竹,晓炬惊鸦树。 又是一年新,三百六十度。 |
| 昔人抱璞经三献,今子排云叫九关。 千佛经应冠鳌顶,大人赋可动龙颜。 探梅腊雪园林后,对策薰风殿阁间。 若见故人询病叟,但言深入万重山。 |
| 老禅趺坐处,疏竹翠泠泠。 秀色分邻舍,清阴覆佛经。 萧萧日暮雨,曳履绕方庭。 |
| 李张梁,听少告。 休恁踌躇,纵得心颠倒。 每恨玉阳无答报。 似此修行,何日归蓬岛。 大唐僧,九度老。 万种难辛,一志终须到。 东进佛经弘释教。 相契如来,证果真常道。 |
| 成佛经千祀,镌崖已一章。 为怜尘世病,故作大醫王。 黄面无苔藓,青螺奈雪霜。 滩声门外转,万古阅舟航。 |
| 万里吴天问去程,停桡峡口约偕行。 苍颜相对曾相识,千佛经中记姓名。 |
| 望郎临古郡,佳句洒丹青。 应自丘迟宅,仍过柳恽汀。 封来江渺渺,信去雨冥冥。 句曲闻仙诀,临川得佛经。 朝吟支客枕,夜读漱僧瓶。 不见衔芦雁,空流腐草萤。 土宜悲坎井,天怒识雷霆。 象卉分疆近,蛟涎浸岸腥。 补羸贪紫桂,负气托青萍。 万里悬离抱,危于讼閤铃。 |
| 千佛经中第一人,明光前殿奏雄文。 论心讵止称三益,识面端能胜百闻。 畴昔清谈如扣玉,只今佳句欲凌云。 高情已出苏州右,未用清香扫地焚。 |
| ...拴绣同结。 芰荷风柔酣海霞,锦缯绷树啼双鸦。 侍臣自舞王自歌,蜥蜴香销金缕纱。 佛经仆射呼不起,梁燕才人竟冤死。 潼关烽火照宫红,犹自心轻汉天子。 龙舟翩翩蔽白日,醉拥笙歌南下疾。 一声悲铎不堪听,至今江柳生愁色。 |
| 褎然射策向明光,紫禁春深日正长。 风细御炉烟冉冉,天晴宫柳絮茫茫。 玉阶亲奉唐虞问,彩笔浓薰班马香。 千佛经中名第一,鸿文端不数长杨。 |
| 知君高隐占贤星,卷叶时时注佛经。 姓被名公题旧里,诗将丽句号新亭。 来观新月依清室,欲漱香泉护触瓶。 我有主人江太守,如何相伴住禅灵。 谁知卧病不妨禅,迹寄诗流性似偏。 叶示黄金童子爱,书题青字古人传。 时高独鹤来云外,每羡闲花在眼前。 对此留君还欲别,应思石瀃访春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