曰,考仲举本传卒於至正二十八年戊申,年八十二,是生於至元二十四年丁亥也。 而戊戌为七十二岁,与词中称五十八年不合,疑戊戌为甲申之误生朝戊子。 今朝戊子。 五十八年还是。 头童齿豁可怜人,也召入、词林修史。 前生偶尔。 后生偶尔。 但喜心头无事。 从来不解学神仙,怎会得 |
落帆谢公渚,日脚东西平。 孤亭得小憩,暮景含余清。 坐待斗与牛,错落挂南甍。 老僧如夙昔,一笑意已倾。 新诗出故人,旧事疑前生。 吾生七往来,送老海上城。 逢人辄自哂,得鱼不忍烹。 似闻绩溪老,复作东都行。 小诗如秋菊,艳艳霜中明。 过此感我言,长篇发春荣。 |
天资忠孝佐金轮,香火空王有宿因。 此世喜登金骨塔,前生应是育王身。 封疆岁暮笙歌合,襦裤正初锦绣新。 释子沾恩无以报,只擎章句贡平津。 似圣悲增道不穷,忧民忧国契尧聪。 两髯有雪丹霄外,万里无尘一望中。 南照微明连莽苍,峨嵋拥秀接崆峒。 林僧岁月知何幸,还似支公见谢公。 步步层层孰可陪,相轮边日照三台。 喜欢烝庶皆相逐,惆怅... |
...延祥寺在南楼下,朱明洞在冲虚观后,云是蓬莱第七洞天。 )东坡之师抱仆老,真契早已交前生。 玉堂金马久流落,寸田尺宅今归耕。 道华亦尝啖一枣,(唐永乐道士侯道华,窃食邓天师药仙去。 永乐有无核枣,人不可得,道华独得之。 予在岐下,亦尝得食一枚。 )契虚正欲仇三彭。 (唐僧契虚,遇人导游稚川 |
苦寒不解岁峥嵘,病守兀坐忧疲氓。 天风谁遣撼斗柄,便觉春色来江城。 北山赛庙见残雪,东津送客闻新莺。 衣裘渐减体殊健,帘幕乍卷眼为明。 今朝天气更佳绝,淡日微漏云徐行。 我移胡床坐庭下,幅巾半脱筇枝横。 散关旌旗扫昨梦,少城丝竹真前生。 数株桃杏亦漫种,未去与汝聊逢迎。 |
...。 大父大母顾之笑,乃翁再拜为亲娱。 公家余庆得英物,渥洼自有名家驹。 摩顶尚记前生误,堕地举手一笑俱。 夙习如斯定夙寤,少小便应传父书。 公卿衮衮自今始,行矣家庆端可图。 佳辰清樽来宾友,母爱子抱集坐隅。 臭味芝兰席上客,为公赞喜容歌呼。 我衰我倦毋多酌,老矣醉倒须人扶 |
久不观陶诗,仿佛如前生。 忽此迫重九,意是渠所我。 我方卧病中,斋居忘昏明。 不知檐雨落,但觉奔涛声。 两儿绝可怜,弱者才五龄。 深悯乃翁惫,取酒前为倾。 岁月已如许,我衰难复荣。 但愿此可安,闾里无异情。 何必议徙居,终焉计将成。 |
...,人疑其以此寿也,故有丹化米、萼绿华之句,皆女仙事。 )我本三生人,畴昔一念差。 前生或草圣,习气馀惊蛇。 儒臞谢赤松,佛缚惭丹霞。 时时一篇出,扰扰四座哗。 清诗得可惊,信美辞多夸。 回车入官府,治具随贫家。 萍齑与豆粥,亦可成咄嗟。 |
头白醉昏昏,狂歌秋复春。 一生耽酒客,五度弃官人。 [苏州、刑部侍郎、河南尹、同州刺史、太子少傅皆以病免也。 ]异世陶元亮,前生刘伯伦。 卧将琴作枕,行以锸随身。 岁要衣三对,年支谷一囷。 园葵烹佐饭,林叶扫添薪。 没齿甘蔬食,摇头谢缙绅。 自能抛爵禄,终不恼交亲。 但得杯中渌,从生甑上尘。 烦君问生计,忧醒不忧贫。 |
秦刑次骨政如虎,六合瓦分访前生。 龙蛇五年垓下定,尺地寸天皆汉土。 青门抱瓮等齐民,齎志肯教重屈身。 采薇昔日首阳下,岂谓周武惭商辛。 为臣委质贰乃辟,况我陪封存故国。 不知荒虐但知君,可卷随人心匪席。 每开汗简为潸然,出处真成不愧天。 袖手叵堪余伎痒,往吊酂侯消未然。 高皇漫道群雄祖,何似萧王更英武。 一相不能推赤心,终至... |
...观成功。 夜发猛士三千人,清晨合围步骤同。 禽兽已毙十七八,杀声落日回苍穹。 幕前生致九青兕,骆驼礨峞垂玄熊。 东西南北百里间,仿佛蹴踏寒山空。 有鸟名鸲鹆,力不能高飞逐走蓬。 肉味不足登鼎俎,何为见羁虞罗中。 春蒐冬狩侯得同,使君五马一马骢。 况今摄行大将权,号令颇有前贤风。 飘然时危一老翁,十年厌见旌旗红。 喜君士卒甚整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