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典型前辈近,问学古人深。 有道只藏韫,无言自陆沉。 忧民空白首,爱主只丹心。 远矣平生志,松风扫墓林。 |
| 不谓高外下,终全玉雪身。 交犹前辈,吾不似今人。 别号行鸣雁,遗编感获麟。 斂仪应自定,只著古衣巾。 |
| 趣操几前辈,词章近古风。 身名沉饮外,生事放言中。 鹄骛从龟吉,船车送鬼穷。 支离不征戍,高卧有奇功。 |
| 前辈已云远,公身亲见之。 老成疑故在,风俗未忧衰。 问学本日用,文章先达辞。 从兹得夷步,不复困多歧。 |
| 环蜀多宜柏,回龙独见松。 似惊前辈落,忽与故人逢。 水石清高骨,风霜老退容。 更须坚晚节,莫洿大夫封。 |
| 智勇吾馀事,精神死不刊。 太山安鼎卫,宝货发泉端。 嫖姚俱前辈,汾阳老故官。 麟麟功第一,须作古人看。 |
| 同吟四十过三四,常恨诗衔欠一官。 人事中年多感慨,仕途今日更艰难。 炉亭围坐推前辈,夜店单床定薄寒。 最喜亲庭佳阙近,尽携儿女入长安。 |
| 烦暑何能避,孤舟访隐人。 水乡菱藕熟,晴野稻苗新。 为学师前辈,谈空悟宿身。 镜湖三百顷,不似此湖滨。 |
| 西风策策麦花凉,重把新诗自品量。 禽不为人音自好,路因无驿里偏长。 百年白发空前辈,两载黄花笑异乡。 归去玉瑘牢闭户,莫教旧隐姓名香。 |
| 环绕皆山远胜滁,地无炎瘴气清虚。 十亭留咏夸前辈,八景搜奇出故墟。 拍岸惊涛通海道,插天峭壁壮侯居。 烟云变态无穷极,百幅生绡画不如。 |
| 莫言名位未相俦,风月何曾阻献酬。 前辈不须轻后辈,靖安今日在衡州。 |
| 生在重华内禅前,红颜倏忽变霜颠。 吾虽后辈识前辈,彼以小年疑大年。 殇子几曾知寿夭,死人安可语神仙。 何须求入耆英社,作老农夫也自贤。 |
| 中年一病一回觉,老大康宁知更难。 只今四十已华发,未到七旬应碧山。 故疆风土望莫及,前辈典刑追不还。 但愿生生遇尧舜,耕田凿井泰嵩间。 |
| 画手自高前辈,云山已属吾曹。 若会潇湘物色,便当醉读离骚。 |
| 石笋孙枝萃众芳,少推夙慧映诸郎。 故家文献典刑在,前辈风流气脉长。 误把一编黄纸册,未沾数寸绿袍香。 同云惨澹西原路,赖有遗编死不亡。 |
| 隐侯之郡成公宅,辞流屈注回理窟。 前辈渊骞晚凋谢,后进远求蚤超绝。 圣朝论士皆公卿,千乘何足留高名。 春风无痕万情化,尽付双溪舞雩下。 |
| 叹惜青灯下,偏旁古字通。 读残五车去,赢得一生穷。 末俗轻前辈,何人念此翁。 伤心旧时宅,飒飒已如空。 |
| 前辈凋零尽,如公尚典型。 为僧眉独白,见客眼长青。 教子成三俊,传家有六经。 我来问奇字,应许扣柴扃。 |
| 江左诸凤尽凋落,迩来名字未深知。 愿公年德加前辈,救世勋庸莫后时。 国重四维人建立,天远一统道藩篱。 弥纶康济何曾极,自古忠臣不远期。 |
| 儒生身上事皆成,身外浮华亦堪轻。 种竹满山门径小,挂冠当路树枝横。 几於颜子三生寿,分得陶潜一字名。 何处时令见前辈,只看碑语自心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