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寒不热小梅天,千里归怀正所便。 嫩笋触沙抽犊角,新荷拿水握儿拳。 游丝有绪谁紬绎,野茧难缲自裹缠。 欢伯疑吾犹著物,殷勤送至汗漫边。 |
与子俱逢掖,寒瓢共碧流。 歙今全似鲁,睦亦盛于邹。 竹屋南溪外,风帆古渡头。 相寻欠相遇,遄复堕音邮。 |
通经闻大道,余事始为诗。 初或无人识,终须有己知。 真能深造否,孰谓晚成迟。 小袖朱弦手,何忧乏子期。 |
士气兼文脉,湮微复几年。 浅肤专徇俗,高亢类谈禅。 春动霆声起,云开月体全。 古人方册在,达者以心传。 |
门人浮小艇,不比旧专城。 自愧频来往,何烦数送迎。 病身缘畏饮,去路似贪程。 别后君诗进,他时定有名。 |
直内苦吟今贾孟,自然近作欲韦陶。 曩时场屋犹无恙,前辈科名许独高。 诗句孰能传海内,官衔仅足诧儿曹。 雁门太守何为者,为道深衣胜紫袍。 |
方底丁宁细札书,豫章都会冠全吴。 垂腰三品龟衔绶,卫帐千兵虎刻符。 药省树翻抛赐笔,练江波静见还珠。 西山五色多仙饵,铃阁无声道有腴。 |
北窗隐隐透南薰,老子全身是此君。 冷入鱼腮池面雨,静连禽语树头云。 苔因觅句行来破,石为观空坐得温。 时事自多无耳听,长安虽近不曾闻。 |
安石榴花开最迟,绛裙深树出幽菲。 吾庐想见无限好,客子倦游胡不归。 坐上一樽虽得满,古来四事巧相违。 令人却忆湖边寺,垂柳阴阴昼掩扉。 |
昨者忧不足,今者厌有余。 垂垂匝晓夕,滟滟平浍渠。 苗事方用壮,过潦非所虞。 但虑盈与亏,理或相乘除。 它日傥望霓,神贶俱堕虚。 造物原有终,屯膏时其输。 自此大有年,大书不一书。 饱饭乐田社,一官徒区区。 |
旱魃为灾害有秋,焦枯满目使人忧。 片云忽向天边合,一雨俄惊地上流。 尽道槁苗须半活,如云晚稻可全收。 老农两牧齐加额,且免流离过外州。 |
瑶台梦断敲门竹,凤蹬温泉新出浴。 侍儿扶起娇不禁,蝉翼红绡影红玉。 晚蝉声里追新凉,藕腕轻拖龙巾长。 留仙裙舞风力软,不知何处荷花香。 |
香肌玉润。 花前忽听流莺韵。 移步金莲。 斜转清眸踏舞筵。 因娇无力。 蜀锦缠头拚百尺。 安处奴乡。 且住容山过夏凉。 |
溽暑初蒸日正长,人间何处有清凉。 先生笔下风威劲,便放寒梅次第香。 |
杖策下层岭,来憩云外庄。 檐低绕颓垣,澹泊在一堂。 山高户牖虚,风清长夏凉。 翳翳动林影,潋潋浮溪光。 心远与世隔,独有文史香。 汲井资嚥漱,莳药助体强。 园中橘为奴,沼内芰堪裳。 苍官青不老,篱下明秋芳。 陶情在庶物,养性归琴觞。 矫首起遐观,是中有濠梁。 |
朱华始沈泉,池塘恰雨天。 鹭头飘雪暗,荷腹荡珠圆。 风递谁家笛,声冲几里烟。 拂波轻重起,隔树往来传。 沥沥虽侵汉,遥遥已杂。 天龙吟转乐,石韵更相连。 谩读襄王赋,虚夸子晋仙。 宁同向散骑,肠断向漪涟。 |
君家名父子,为晦翁嫡传。 尝见黄勉斋,极口称其贤。 师友相琢磨,南轩惜无年。 翁之为汝翁,文字相周旋。 溟渤深见底,泰华高及天。 宏斋有凤髓,可续欲断弦。 |
诗文虽两途,理义归乎一。 凤骚凡几变,晚唐诸子出。 本朝师古学,六经为世用。 诸公相羽翼,文章还正统。 晦翁讲道馀,高吟复超绝。 巽岩许其诗,凤凰飞处别。 |
图书阅罢独高斋,撰杖油然午荫回。 楮颖从容侍函丈,不妨閒引此君来。 |
平生不识字,把笔学吟诗。 旧说韦苏州,于余今见之。 每遭饥寒厄,出吐辛酸辞。 候虫鸣屋壁,凤蝉啭枯枝。 但有可怜声,入耳终无奇。 宏斋误题品,恐贻识者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