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堂先太史,一节贯初终。 况有寿母贤,切切唯教忠。 承家谅匪易,负任丘山崇。 可不日汲汲,仰希前哲踪。 敬义两夹持,师友交磨礲。 余事作诗人,毋颛锼句工。 |
禹穴今朝到,邪溪此路通。 著书闻太史,炼药有仙翁。 鹤往笼犹挂,龙飞剑已空。 石帆摇海上,天镜落湖中。 水低寒云白,山边坠叶红。 归舟何虑晚,日暮使樵风。 |
天方六月暑,君有千里行。 相从苦不款,惜别难为情。 发轸子胥山,落帆石头城。 火云午尤奇,水风晚更清。 辉辉萤自烛,嘒嘒蝉争鸣。 今代太史氏,昔者兰台英。 人如晋宋间,诗与颜谢并。 吾君志恢复,求士出至诚。 玉堂紫微省,待子来经营。 |
犹记同穿豹尾中,一翻覆手异蛇龙。 吕侯赐履作方伯,毛颖免冠成秃翁。 清苦吏人无厚禄,殷勤军将有斜封。 君归定访耆英社,问讯周南太史公。 |
柏府高寒仰大臣,南来秋气肃苍旻。 威行江汉风烟净,力挽山河雨露新。 虎帐城头悬海月,龙戈马上扫边尘。 他年太史书功绩,应是云台第一人。 |
十年帝里共鸣珂,别后悲欢事几多。 汗竹有编归太史,雨花无迹染维摩。 湘江夜雨生青草,淮海秋风起白波。 明日扁舟又南去,天涯相望意如何? |
沙尾三家市,人声半米盐。 悠然搔短发,忽此见长髯。 觞咏欢初合,溪山气已添。 丰城埋剑夜,太史定先占。 |
高怀岂必薄昆仑,揽辔登车意自欣。 周太史官惭著我,汉常平使喜推君。 庐山向已高千仞,野水从今宽一分。 鹔鹴裘供,更纷纷。 |
当时嗟遽殁,二子未能言。 频岁折丹桂,买茔迁陆浑。 重铭太史笔,不替故人恩。 为善有终庆,此焉天意存。 |
瑶台琼室倚清虚,佳气潜消谏疏疏。 帅阃有兵空虎卫,经筵无讲逐鸾舆。 侯封一代皇孙爵,帝纪千年太史书。 斜日五云坊下路,老儒骑马重踌躇。 ¤ |
诗从双井来,太史氏复作。 一苇天地旋,玄酒滋味薄。 有田付鴒原,比屋赖虎幄。 却笑草玄池,投阁嗟寂寞。 |
尝觇金匮书,遗逸穷冥搜。 肯令太史氏,挽作周南留。 |
斯文海内声名阔,犹是乾淳一脉馀。 须信昌黎曾得谤,可怜太史未成书。 碧鸡有地吟诗老,金马无心待诏初。 甚欲见君三十载,春风今日侍巾车。 |
东越乾坤到眼边,乱云连壑草迷川。 五更城落千岩月,万顷湖开一镜天。 鼓角声残秦望晓,楼台影湿卧龙烟。 旧时太史登临处,每想风流为慨然。 |
粉身截玉慰渠贪,浪迹泥涂遽著篮。 坐缺江生嗟不乐,诗来东老谢分甘。 世间风味鄞江颊,传里形容太史谈。 欲报琼瑶无一可,移文空到北山南。 |
蔓草芊芊迷旧圃,日号狐猩走鼯鼠。 世欲去之嗟未能,竭力米盐汗如雨。 先生人间第一流,目中万事无全牛。 害鸡已觉无多子,斩新亭柳作清游。 纷纷姚魏争黄紫,醉眼虽观心似水。 但搜佳景付吟魂,吐作新诗烂盈纸。 惭愧知音太史公,为榜佳名字画雄。 二公连茹归霄汉,此亭万古扬清风。 |
一夜霜风凋玉芝,苍生望绝士林悲。 空怀济世安人略,不见男婚女嫁时。 遗草一函归太史,旅坟三尺近要离。 朔方徙岁行当满,欲为君刊第二碑。 |
人生何事大,惟有生与死。 此事苟不明,枉作真男子。 政公自吴来,其目定如水。 我以为有道,延入禅室里。 朝谈复暮说,句句堪入耳。 相知岂独我,亦有吴太史。 及今当南还,虎跑其所止。 我作送行偈,且依世人礼。 伏请石田翁,证明吾与尔。 |
今年荔子熟南风,莫愁留滞太史公。 五月照江鸭头绿,六月连山柘枝红。 |
太史颁时令,农家候土牛。 青林自花发,黄屋为民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