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幼小同群戏,年加各所之。 常疑艳花卉,终是易离披。 夫婿新袍绿,儿男半发垂。 送归蒿里道,兴我渭阳思。 |
| 李郭俱名族,华姻合两家。 槁砧巾角雨,郎罢笔头花。 树秀庭双玉,荪荣砌百芽。 半生冰雪节,再赋白山茶。 |
| 诲子如陶母,持身比伯姬。 携扶同出峡,侨寄未还枝。 阡有时而表,魂无所不之。 一端差慰意,徐字与杨碑。 |
| 追忆宫端旧典刑,三贞况复是难兄。 岂惟门户生光彩,直使朝廷列姓名。 烟海乘桴谁可夺,天风反火报尤明。 虽云弟娣相从去,自有英灵凛若生。 |
| 身畔无钗泽,何由葬礼奢。 明时选人妇,先帝近臣家。 白首持巾帨,青灯楫苎麻。 寺西同窆处,风日怆寒笳。 |
| 慷慨成夫志,勤拳教子功。 母仪当世则,妇道古人风。 象服宜偕老,鱼轩忽驭空。 惟馀千字碣,光照夜台中。 |
| 法掾无双裔,夫人六一孙。 夙勤南涧藻,晚享北堂萱。 蒲圃严新檟,潘舆閟旧轩。 庭阶森玉树,驷马看高门。 |
| 太孺贤声众论推,府君经学里人师。 牛衣隐约能偕老,萤火凄凉自课儿。 畴昔黄齏曾百甕,只今丹桂已双枝。 乌虖卢母哀荣甚,何必人题墓上碑。 |
| 忆哭清湘掾,诸孤未里头。 盛年能素节,凛气却清秋。 眼底生刍奠,身前泛柏舟。 无龄还有德,此母不应愁。 |
| 笼翮思飞孰与哀,哺雏未返母先摧。 茫茫纵使重霄彻,杳杳难将万古回。 厨下米薪如手办,堂前风雨莫花开。 读书两字从头误,直悔男儿堕地来。 |
| 武帝升天留法曲,凄情掩抑弦柱促。 上阳宫人怨青苔,此夜想夫怜碧玉。 思妇高楼刺壁窥,愁猿叫月鹦呼儿。 寸心十指有长短,妙入神处无人知。 独把梁州凡几拍,风沙对面胡秦隔。 听中忘却前溪碧,醉后犹疑边草白。 |
| 夫人自七十,有母尚期颐。 不遣千山讣,犹应一病迟。 孝留天下口,身立女中师。 到得君羹美,翻令颖谷悲。 |
| 伯姊真贤妇,闺门行可师。 虽从合拊礼,似欠悼亡诗。 壁已空遗挂,碑谁补色丝。 嗟呼保及矣,托此识余悲。 |
| 古昔尊年德,今谁问孝廉。 空烦推毂荐,不合相轮尖。 郕叟行歌乐,台卿自志谦。 嗟予老而秃,何以发幽潜。 |
| 板舆多乐事,沙路及晴时。 约略瞻龙卧,逶迤到凤池。 匏樽细斟酌,华发足遨嬉。 此意安仁解,曛酣更赋诗。 |
| 旭日深闺侍宴温,如云上客颂玙璠。 十年不负丸熊意,三岁长怀化鹤魂。 广被早容寒士接,<门为>门时共族人言。 他年相业归田稷,古道由来寿母敦。 |
| 诗见香山集卷九。 |
| 诗见香山集卷九。 |
| 鹊巢流庆嗣如参,鹤发人间仰达尊。 经眼尽知三世事,含饴已看几重孙。 承颜捧诏疏封邑,扇枕温床不倚门。 取数西方无量佛,满堂氛馥贝多翻。 |
| 萧同叔子无令笑,绵上之推乃弃官。 咸羡此堂称圣善,累从治剧劝平反。 晨昏不怠谆谆诲,僮使皆沾洩欢。 紫诏又当称大国,安舆五马叠荣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