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浅闻惩阙漏,小学到凡将。 始制初龙遁,流风渐乌颺。 汔今缃帙富,益我手抄忙。 半世真书癖,衰年忽酒狂。 壮怀邀汗漫,奇服间庞凉。 身许义黄上,名卑崔蔡行。 知心屐几量,阙计木千章。 湖海堪流滞,陈刘略丧亡。 每思辞北阙,真欲老东墙。 度岭官憔悴,藏山计杳茫。 尚方何日舄,侍女几时香。 敛板予行役,怀铅子举场。 翅垂虽一眚,... |
| ...参已入地,斗柄当天直。 乃知三更中,市廛已寂历。 我时守书几,磨墨倾砚滴。 反复小学书,昏目如芒刺。 试寻邻房僧,鼻鼾背负壁。 体劳径就枕,冷梦分南北。 觉来寺钟鸣,僧礼像前席。 须臾闻梵呗,木鱼如叩石。 举头视东牖,朝日已淡白。 反身起披衣,神爽健筋力。 亟来酒瓮边,侧听声唧唧。 |
| 分明眉目绿变丫,意气融融十岁华。 若要终身行路正,须防小学入门差。 人心不古皆流俗,师范如今独当家。 八十老翁无长语,九经中有好生涯。 |
| 我昔生兵间,淮洛靡安宅。 紞髦入小学,童卯聚十百。 先生依灵肘,教以兔园册。 仅能记姓名,笔砚固不择,灶煤磨断瓦,荻管随手画。 稍长游名场,麤若分菽麦。 偶窥文房谱,虽慕无由获。 笔惟可把握,墨取黑非白,砚得石即已,殆可供捣帛。 从渠膏梁子,窃视笑哑哑。 |
| 惟古於文藏妙理,自然之音见微旨,唇舌齿喉母生子,清浊重轻毛发比。 古者八岁方毁齿,小学师承方肄此。 时及春秋循一轨,台兴亦知窥阃壘。 齐人谋莒本秘诡,登楼密语不敢指。 两唇含合不哆侈,见者能知岂徒尔。 后人学疏忽源委,传会流俗兼下里。 庚长吴人记前史,郢永遂令齐亥豕。 少知长老习步跬,红绿谁能辨朱紫。 纵有是师无是士,闻者一笑... |
| 圣学不嗣千余年,并与小学遗其传。 其间明道宁乏贤,谓书小伎姑舍旃。 十字九舛不可镌,楮生墨墨色有冤。 动以经史为执言,岂知魏晋几变迁。 况今经字宗开元,请观未有韵书前。 训纂字林形相沿,形声迭推义乃全。 韵书既作人趋便,未能书法穷根原。 但以声韵求诸篇,形存声亡韵亦牵。 叔重少温工磨研,二徐郑郭相后先。 书法赖此差绵延,许李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