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雨过尘埃灭,沿江道径平。 月乘残夜出,人趁早凉行。 寂历闲吟动,冥濛暗思生。 荷塘翻露气,稻垄泻泉声。 宿犬闻铃起,栖禽见火惊。 曨曨烟树色,十里始天明。 |
| 过夏衣香润,迎秋簟色鲜。 斜支花石枕,卧咏蕊珠篇。 泥泞非游日,阴沉好睡天。 能来同宿否,听雨对床眠。 |
| 闻健朝朝出,乘春处处寻。 天供闲日月,人借好园林。 渐以狂为态,都无闷到心。 平生身得所,未省似而今。 |
| 紫绶白髭须,同年二老夫。 论心共牢落,见面且欢娱。 酒好携来否? 诗多记得无? 应须为春草,五马少踟蹰。 |
| 因下疏为沼,随高筑作台。 龙门分水入,金谷取花栽。 绕岸行初匝,凭轩立未回。 园西有池位,留与后人开。 |
| 志业过玄晏,词华似祢衡。 多才非福禄,薄命是聪明。 不得人间寿,还留身后名。 涉江文一首,便可敌公卿。 [持正奇文甚多,涉江一章尤著。 ] |
| 但要前尘减,无妨外相同。 虽过酒肆上,不离道场中。 弦管声非实,花钿色是空。 何人知此义,唯有净名翁。 |
| 晚遇缘才拙,先衰被病牵。 那知垂白日,始是著绯年。 身外名徒尔,人间事偶然。 我朱君紫绶,犹未得差肩。 |
| 落日驱单骑,凉风换袷衣。 远鱼传信至,秋雁趁行飞。 洛下闲居住,城东醉伴稀。 莫辞船舫重,多觅酒钱归。 |
| 静得亭上境,远谐尘外踪。 凭轩东南望,鸟灭山重重。 竹露冷烦襟,杉风清病容。 旷然宜真趣,道与心相逢。 即此可遗世,何必蓬壶峰。 |
| 云雨三年别,风波万里行。 愁来正萧索,况见古人名。 |
| 七年四月,予罢河南府,归履道第。 庐舍自给,衣储自充,无欲无营,或歌或舞,颓然自适,盖河洛间一幸人也。 遇兴发咏,偶成五章,各以首句命为题目。 |
| 天静秋山好,窗开晓翠通。 遥怜峰窈窕,不隔竹朦胧。 万点当虚室,千重叠远空。 列檐攒秀气,缘隙助清风。 碧爱新晴后,明宜反照中。 宣城郡斋在,望与古时同。 |
| 欹枕不视事,两日门掩关。 始知吏役身,不病不得闲。 闲意不在远,小亭方丈间。 西檐竹梢上,坐见太白山。 遥愧峰上云,对此尘中颜。 |
| 黄鹂巷口莺欲语,乌鹊河头冰欲销。 [黄鹂,坊名。 乌鹊,河名。 ]绿浪东西南北水,红栏三百九十桥。 [苏之官桥大数)。 ]鸳鸯荡漾双双翅,杨柳交加万万条。 借问春风来早晚,只从前日到今朝。 |
| 不出孤峰上,人间四十秋。 视身如传舍,阅世任东流。 法为因缘立,心从次第修。 中宵问真偈,有住是吾忧。 |
| 府伶呼唤争先到,家酝提携动辄随。 合是人生开眼日,自当年老敛眉时。 丹砂炼作三铢土,玄发看成一把丝。 劳寄新诗远安慰,不闻枯树再生枝。 |
| 吴苑四时风景好,就中偏好是春天。 霞光曙后殷于火,水色晴来嫩似烟。 士女笙歌宜月下,使君金紫称花前。 诚知欢乐堪留恋,其奈离乡已四年。 |
| 迟迟禁漏尽,悄悄暝鸦喧。 夜雨槐花落,微凉卧北轩。 曙灯残未灭,风帘闲自翻。 每一得静境,思与故人言。 |
| 寒食枣团店,春低杨柳枝。 酒香留客住,莺语和人诗。 困立攀花久,慵行上马迟。 若为将此意,前字与僧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