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国平来四海家,相君当代擅才华。 谁知颂德山头石,却与他人戒后车。 |
极目东山秀色浓,紫霄千叶醉芙蓉。 题诗尚记仙人洞,飞佩曾过玉女峰。 树老孤桐秋露下,碑残古篆暮云封。 何时再醉天门月,卧听清风万壑松。 |
邹鲁相望击柝间,亦颜谁许独晞颜。 同源泗水别溯水,接壤峄山连泰山。 万山元勋辟杨墨,一时浮论主雍环。 七篇事业君能讲,男子临岐泪肯潸。 |
禹陵踪迹颇堪疑,窆石衣冠知几时。 犹解起人河洛思,可怜大胜峄山碑。 |
峄山访秦碑,断裂无完笔。 惟有筑城词,哀怨如当日。 |
铿铿千古峄山桐,金石声来造化中。 谁道元和无复致,为君堂上起薰风。 |
通国无人敢挟书,峄山碑自篆虫鱼。 至今览者赏奇古,先汉文章已不如。 |
长安鬻碑者,遗我古鼎铭。 不知其所来,有眼实未经。 凡百十九字,诡怪摹物形。 纵横下点画,不类子与丁。 试考诸传说,其源已冥冥。 宣王石鼓文,气韵殊飘零。 始皇峄山碑,骨骼何冷竮。 我恐鬼哭时,正为此物灵。 安得不死神,提去询大庭。 为我译其辞,读之骇群听。 |
六载交情笃,安贫见子难。 学穷栒邑鼎,篆逼峄山刊。 歧路伤轻别,金兰义肯寒。 浙东仍岁俭,持底劝加餐。 |
偷作闲身上峄山,强留春色马蹄间。 棠梨野戍欲飞尽,杨柳官桥犹耐攀。 晓月似将闺恨锁,晨风先送梦魂还。 年来头鬓元如许,莫道黄尘染更斑。 |
故人赠我绿绮琴,兼致白鹇鸟。 琴是峄山桐,鸟出吴溪中。 我心松石清霞里,弄此幽弦不能已。 我心河海白云垂,怜此珍禽空自知。 著书晚下麒麟阁,幼稚骄痴候门乐。 乃言物性不可违,白鹇愁慕刷毛衣。 玉徽闭匣留为念,六翮开笼任尔飞。 |
泠泠庶子泉,落落阳冰笔。 云气势崩垂,龙蛇互蟠屈。 峄山既劘灭,石鼓又缺失。 唯兹数十字,遒劲倚云窟。 模印徧华夷,流传耀缃帙。 书诚一艺尔,小道讵可忽。 乃知出人事,千古名不没。 |
中原表表日星垂,积善传家泗水湄。 一瓣心香邹国庙,八分手笔峄山碑。 检身粹行言相应,报国精忠孝可移。 千万人中无一二,庭闱偕老及期颐。 |
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,枣木刻模真并失。 又不见深之袖手安国碑,帝悟百牛欣倒石。 秦唐二子皆有声,何必今人不逾昔。 拙工砺器雕不已,印版传书差可贵。 方趺图首效碑影,穿凿胶黏总纰颣。 凤山之水生琼玖,斲磨光泽坚而黝。 文章光艳照千古,玉牒万金吁可剖。 刊劖四海多名手,何必区区镌腐朽。 |
寒来悲落桐,桐生在长林。 积叶既阿那,攒条复萧森。 排云正孤立,乘风忽哀吟。 朽壤方有托,急霰非所任。 轮囷龙门侧,憔悴峄山岑。 不求削成圭,何待裁作琴。 菲薄既非材,固无斤斧侵。 ¤ |
峄山霁雪,九层飞观郁峥嵘。 风烟画出新亭。 老眼来今往古,天地两无情。 但浮云平野,短日芜城。 酒狂步兵。 书与剑、此飘零。 为问云间鸡犬,几度丹成。 停杯不语,竟何用、千秋身后名。 休自倚、湖海平生。 |
古人托一技,身死名不灭。 贤愚置不论,笔画观可阅。 峄山刻秦铭,斯篆屈金铁。 虽在众憎恶,恨不颈荐钺。 褚令狷且直,还笏首叩血。 鲁公秉忠勤,白首抗希烈。 独有虞永兴,当年称四绝。 贤哉蔡莆阳,直气狷南粤。 入为枫宸侍,遇事挺奇节。 挥毫霸当年,粲然星中月。 非惟惊代能,乃是名世哲。 |
他人富贵堆金璧,曼舞妖歌夸坐客。 清心好古谁似公? 汉庭诸人推博识。 一朝得此周庙器,买不论赀空四壁,苔痕洗尽铜色见,坐卧摩挲欲忘食。 蛮童捧出客为起,恍如清庙陪剑履。 腹中奇字粲虫鱼,峄山之碑那得比。 知公原是功名人,看罢握手同悲辛。 镐京洛邑在何许? 漠漠秋风吹虏尘。 |
东西两处各天涯,去国还乡喜又嗟。 邹峄山藏孟子宅,海棠花落蜀王家。 深知周道非彝酒。 可罪唐臣乞税茶。 三载此心无一事,闻经绛帐日常斜。 |
古史书不足,磨璞镌美辞。 周宣石鼓文已缺,秦政峄山字苦隳。 西汉都无半画在,黄初而上犹得窥。 下及隋唐莫可数,奇言伟迹恐所遗。 信都力黏大小轴,集十为秩仍第之。 随目证讹甲癸推,青编是非皆究知。 有益於古今不疑,碑虽灭绝事弗移。 後人览录尚若披,信都用意无穷期。 天灰地烬乃终毕,信都信都名愈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