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子方知砚石亲,字虽小技盍留神。 鲁公米帖犹存古,王氏兰亭已失真。 莫事锋鋩多巧锐,要令骨肉两停匀。 中心端正手圆活,此外无方可教人。 |
吾家五世十三人,况撷舟枝撼月轮。 庆历贤科开后裔,隆兴儒业继前尘。 泥金帖报家庭喜,烧尾筵张帝里春。 从此传蔗应未艾,桂香应已袭天伦。 |
天涯明月见秋风,错莫谁惊碧树空。 岂意楚山招隐处,心归蜀客广骚中。 钓鱼聊尔针方直,乞米茫然帖自工。 独卧南轩听南涧,蛮花犹作杜鹃红。 |
香臭难逃万古评,白黄安得一般清。 好看玉树临风立,羞杀金莲帖地行。 |
弟子舆尸漫有师,圯桥谁共老人期。 龙鱼并出应难识,樗栎无庸幸见遗。 每上楼台瞻北极,愿闻波浪帖南陲。 吴山越水元相接,莫更中流下铁椎。 |
秋霜春雨不同时,万里今従海外归。 已出网罗毛羽在,却寻云迹帖天飞。 |
汲古无初不读书,屠苏新制帖僧庐。 痴禅昼夜蒲团上,贪睡犹胜学宰予。 |
才书元日帖,清事绕吟身。 杖履堪行乐,箪瓢不似贫。 灯花天外喜,池草梦中春。 强饮酴酥酒,陶陶太古民。 浴温泉万水皆清冷,温泉独尔奇。 硫黄闻俗论,礜石见唐诗。 鸥鹭何曾下,鱼龙定不知。 无人发根本,空使世常疑。 |
小苑浴兰,微波寄叶。 石城回首山重沓。 绮窗烟雨梦佳期,飞霞艇子雕檀楫。 楼回披襟,廊长响屧。 供愁麝月眉心帖。 紫箫闲捻度新声,有人偷倚阑干掐。 |
字彩泥金帖,工夫剪刻纯。 四时俱百顺,可但庆宜春。 |
夏围初结。 绿深深处红千叠。 杜鹃过尽芳菲歇。 只道无春,满意春犹惬。 折来一点如猩血。 透明冠子轻盈帖。 芳心蹙破情忧切。 不管花残,犹自拣双叶。 |
淳古有真味,不特见于结子。 兹帖之名得示,纵摹倣於唐世,隐然犹有西晋之遗意。 彼昌黎者,或肆讥议。 谓以俗书趁姿媚,予未敢以为是。 |
国东王气凝蒲关,楼台帖出晴空间。 紫烟横捧大舜庙,黄河直打中条山。 地锁咽喉千古壮,风传歌吹万家闲。 来来去去身依旧,未及潘年鬓已斑。 |
翠羽颁书出紫皇,残春岐路日初长。 花容帖雨蜂儿静,麦浪翻风燕子凉。 八叶世家方越古,二王振鹭已成行。 行行才业知多少,千里吴天水满塘。 |
因爱庵前一脉泉,襥衾来此借房眠。 骤闻将谓溪当户,久听翻疑屋是船。 变作怒声犹壮伟,滴成细点更清圆。 君看昔日兰亭帖,亦把湍流替管弦。 |
不用桃符帖画鸡,身心安处是天倪。 行年六十旧历日,汗脚尺三新杖藜。 祝我胜周花甲子,谢人深劝玉东西。 春风若借筋骸便,先渡南村学灌畦。 |
水如燕尾出湖分,合入长溪且到门。 韦杜桑麻元两曲,朱陈鸡犬却通村。 换羊卖马囊中帖,刳癭悬匏竹里樽。 昨日烦君来阅赏,扁舟短缆系篱根。 |
万仞崖擎碧玉台,中閒一镜帖天开。 四时自与幽花对,一点时妆不照来。 |
院落深深杏花雨,莺声啼遍辛夷坞。 流苏罗幕春尚寒,博山轻飘香一缕。 鸾镜晓梳春云长,玉钗宝髻蟠鸳鸯。 斜卷重帘帖翡翠,金勒雕鞍叹何处。 谁家池馆咽笙歌,月照清尊金叵罗。 愁人独夜不成寐,绞绡晓起看红泪。 |
新营一榻养天和,独喜身闲鬓未皤。 药性不谙缘病少,花名惯识为吟多。 移书晒日防留蠹,写帖临池拟换鹅。 不到玉峰今两载,故人情味近如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