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曾妙年拾芥功名易。 暂栖鸾、何厌小试。 迤逦哦松,便整顿、河阳桃李。 寿几许、也犹固未。 归来谩、学个陶潜志。 遇诞辰、昴宿降瑞。 春色三分才过二。 寿觞沉醉。 祝等彭祖八百岁。 |
| 汉室鸿儒盛,邹堂大义明。 五千道德阐,三百礼仪成。 青紫方拾芥,黄金徒满籝。 谁知怀逸辩,重席冠群英。 |
| 精推洪范罚常阴,一语知几耸在廷。 却道取青如拾芥,是贪利禄始明经。 |
| 閒中有真乐,深隐向林峦。 {左果右刂}竹招山色,栽梅结岁寒。 事因贫后少,心到老来安。 拾芥取青紫,野人犹畏难。 |
| 丁年拾芥视功名,可但纫兰茹落英。 深愧官曹无所补,向来志愿几馀成。 分营伏腊耕淮壤,久绝音邮到帝京。 尚有好贤馀习在,老怀端合向君倾。 |
| 为公相与年犹小,拾芥明经意转非。 惟有城南贤父子,读书元只为传衣。 |
| 决科君辈不须疑,好采来如博局嬉。 拾芥紫青非外事,举杯富贵可前期。 相将竞奏大人赋,怂恿常谈小子诗。 接武虞廷须八凯,颍阳深遁我何知。 |
| 铁壁嶙峋构小亭,潇然云栋接风棂。 烟光横抹半峰紫,山色不磨千古青。 老去久无金马梦,归迟应愧草堂灵。 明经拾芥成何事,得似朝来对翠屏。 |
| 人如韫玉操如冰,拾芥推梨世岂能。 案上有琴恨旧响,墓头无火续寒灯。 一官祗是幽閒过,百行惟须健笔称。 此曲调高知音少,朗吟唤得九原譍。 |
| 负书游上国,拾芥取荣名。 雅度津涯阔,高文风雨惊。 忘怀翻得谤,纵酒遂伤生。 忍使泉台客,悁悁不自明。 丹旌倚輤车,荣辱尽虚无。 半道骅骝顿,先秋兰茝枯。 儿痴缠过龀,亲老不胜扶。 家事今萧瑟,宁将未第殊。 |
| 生平耿耿不忘君,位下才高气不群。 手取科名如拾芥,眼高富贵等浮云。 只知世可行吾道,其奈天将丧此文。 知遇莫酬今已矣,篇诗聊寓一哀云。 |
| 汉唐科目各招延,中者端如拾芥然。 明水赋曾拘八韵,大廷策亦限三篇。 窃窥古调谐轩律,留取高吟和舜弦。 圣代作人添舍法,祝君走马止三年。 |
| 青紫过如拾芥轻,今吾非辱故非荣。 海波忽与桑田改,书眼空如秋月明。 只可一丘容鹤隐,何须万里较鹏程。 到头更要深山住,不作终南捷径名。 |
| 读书以修身,末惟利这渔。 夏侯诧拾芥,桓荣陈其车。 初学眯训诂,利心已炎如。 为吏未识字,嗜贿不顾驱。 青青陵陂麦,歌声何舒舒。 金椎勿造次,恐伤口中珠。 岂不事诗礼,所为乃凶渠。 用世率此辈,生灵夫何辜。 |
| 小陆词章海内传,名场久盍着先鞭。 惯看馀子瓦枢坏,太息斯人铁砚穿。 畴昔熏香过半世,即今拾芥已中年。 病翁拟拭昏花眼,快向茅檐读奏篇。 |
| 科名拾芥职三虞,落落雄才与众殊。 为政人惊今遂霸,论兵自比古孙吴。 倚庐已见因心著,结绶还陪辩色趋。 不似冯唐空白首,汉皇今正渴嘉谟。 |
| 老矣惟书爱未消,喜闻新塾出尘嚣。 轩窗近水来无厌,弦诵因风听忽遥。 游艺定知轻拾芥,正心端欲似耘苗。 一经教子诚为乐,家世从今未寂寥。 |
| 我老愚难改,年深病不瘳。 乡闾仗不隽,科甲慰穷愁。 拾芥虽堪喜,看花且莫留。 归来修远业,可以张吾州。 |
| 好是橙黄橘绿时,津津黄色上双眉。 十为良月阳将长,一索民男喜可知。 南外房开宅相,西清荷橐长孙枝。 青春拾芥收科第,须记麟庠客有诗。 |
| 才过元宵,又经四日,门设弧矢。 信道长庚,当年降瑞,缘是诞生李。 葱葱佳气,今朝重见,洋溢门庭多喜。 这英贤、文章冠世,取青拾芥难比。 那堪绿鬓、朱颜年少,暂试牛刀百里。 迤逦黄堂,平章风月,见说清如水。 彩庭兰玉,森然挺特,捧献椒觞归美。 愿从今、增崇福寿,川流山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