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月旦评中,有如公者,更谁与俦。 看纷纷仁意,春风和气,堂堂义事,砥柱中流。 己重物轻,身穷道泰,却占人间第一筹。 回头笑,彼纷纷名利,过影浮沤。 夷犹。 庭户清幽。 算此境神仙别一洲。 但烧香挂画,呼童扫地,对山揖水,共客登楼。 付与儿孙,只将方寸,此外无求百不忧。 宜多寿,自今开八帙,到八千秋。 |
| 言貌难取人,宣尼窃丁宁。 如何汝南许,辄擅月旦评。 观其察曹瞒,一言尽生平。 勿谓鉴裁乏,一门称弟兄。 |
| 四海同推月旦评,是非公论至今存。 老瞒敢肆奸雄志,未必不因公一言。 |
| 公论无过月旦评,吾衰安敢主乡盟。 触蛮力劝休争战,猿鹤相安不怨惊。 髧彼两髦呼作友,长吾一日敬为兄。 前身定是徐无辈,延寿溪头了一生。 |
| 此身常恐竟无成,忧患频更已不惊。 下第但能供酒令,他时何意主文盟。 耽经谩有春秋癖,闭户犹防月旦评。 独对秋风叹华发,暮云萧瑟岁峥嵘。 |
| 耆旧襄阳传,风流月旦评。 此翁尤间出,当代总销声。 遇事皆迎刃,游谈可伐兵。 孰知死诸葛,英气凛如生。 |
| 自昔高阳里,尝推月旦评。 华簪先德齿,朱绂羡恩荣。 奴岂谋干树,金方笑满籯。 有孙看鼎贵,钟庆验佳城。 |
| 清绝湘南地,乡间见老成。 蔽棠方有望,折柳却关情。 侧听舆人诵,还新月旦评。 相望幸邻壤,犹得借余明。 |
| 史奏德星今复聚,乡评月旦昔何惊。 颍川人望须公守,荀氏家声付此兄。 湖影龟鱼同聚散,棠阴燕雀半生成。 若为修禊无丝竹,古调新诗唱谓城。 |
| 东都籍甚汝南许,人物尝更月旦评。 后嗣流传齐一变,如今推步有知名。 |
| 宦路云霄近,乡评月旦贤。 不惟同里巷,曾是接官联。 西浙劳裨赞,东淮适后先。 向来吹送意,岂料隔重泉。 |
| 传纸贵洛阳城,畴昔推高月旦评。 下笔,举幡亦足唱诸生。 诗如东野无高论,策到直声。 病叟一春亲药裹,卧看柳色动离情。 |
| 紫荷余爱在,皂盖填名城。 膏泽流千里,嘉谋肃五兵。 林泉多雅趣,桑梓有深情。 道大虽难用,详观月旦评。 |
| 月旦评犹在,题舆事已非。 田园宁作计,鸥鹭本忘机。 此地期相款,终天愿忽违。 西风送丹旐,老泪不禁挥。 |
| 山蛰惊尘已发声,移花移竹正忙生。 相成老子一春事,只费天公几日晴。 何以消忧惟酒可,无能为役以诗鸣。 身其隐矣名安用,寄语诸贤月旦评。 |
| 昔闻许劭月旦评,人生倚以分重轻。 当时初非徇虚名,往往夷考其学行。 今人谁复持此柄,乡评亦复无公论。 故当信目不信耳,毁誉不用从人问。 我行溧阳得杨子,何止国士天下士。 大科异等非谩狂,笔头真有三万字。 十篇琅琅金玉音,一唱三叹感我心。 子昂感遇不啻过,阮籍咏怀何念深。 匡章通国称不孝,夫子与游仍礼貌。 虽然前圣亦有云,善与... |
| 惨澹门阑色,凄凉月旦评。 居官皆可纪,当路竞知名。 香火祠庭老,锱铢郡绂轻。 弹冠公自懒,相国讵忘情。 |
| 路入分宜县,心驰月旦评。 参差万木合,曲折乱滩行。 江右孰茂宰,斯人垂大名。 凫飞看公入,鸢堕黯余情。 |
| 艺应天王拜,名高月旦评。 一官娱晚暮,千载遇恩荣。 未许行畴昔,犹应得久生。 年来频见此,老泪不禁倾。 |
| 文撼湘南国,才高月旦评。 弟兄皆吏计,父子擅科名。 彩服欢初浃,黄粱梦不惊。 伤心见零落,埋玉闭佳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