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疎索复疎索,世道今难托。 骥騄筋力残,鸾凰羽毛落。 林公古人徒,风期谅如昨。 归来乎山中,携手共行乐。 |
| 鱼在水中生,人在水中死。 贪饵鱼上钩,失脚人下水。 人死鱼腹肥,鱼死人口美。 吁嗟鱼与人,恶乎不知此。 |
| 定王台上关中土,西望长安多白云。 贾谊才高空有赋,河间博雅更无闻。 |
| 太傅儿孙多济美,东阳绛灌少闻家。 欲寻遗井无人识,蛱蝶飞来荠菜花。 |
| 欣欣笑口向西风,喷出玄珠颗颗同。 采处倒含秋露白,晒时娇映夕阳红。 调桨美著《骚经》上,涂壁香凝汉殿中。 鼎餗也应加此味,莫教姜桂独成功。 |
| 岳麓道林何处是,郡人遥指水西村。 儒宫佛寺俱无迹,竹树如麻暮雨昏。 |
| 古院林公住,疏篁近井桃。 俗年人见少,禅地自知高。 药草诚多喻,沧溟在一毫。 仍悲次宗辈,尘事日为劳。 |
| 若以色见我,几于貌失人。 林公少须发,澄观欠冠巾。 |
| 足迹寻常懒过桥,栖栖今日又明朝。 诗情冷淡霜中菊,服色离披雪后蕉。 贫里有谁分米送,禁山无处觅柴烧。 老来自笑贪心在,还对清泉补破瓢。 ¤ |
| 一席茅庵百衲身,山高无日照窗尘。 雪松挺翠能禁冷,霜叶堆红岂是春。 瓦罐汲泉便北并,木盘分米赠西邻。 补瓢留得青蚨在,自笑痴心也济贫。 |
| 鸣棹下东阳,回舟入剡乡。 青山行不尽,绿水去何长。 地气秋仍湿,江风晚渐凉。 山梅犹作雨,溪橘未知霜。 谢客文逾盛,林公未可忘。 多惭越中好,流恨阅时芳。 |
| 竹湖畴昔叹兼通,孔墨何曾是别宗。 唐代儒先重颠老,晋朝名胜赏林公。 颂辞大众存遗札,塔与寒斋共一峰。 闻说结跏挥手际,亦留半偈别樗翁。 |
| 司空高冢几春秋,麋鹿今来垄上游。 黄土自埋修月斧,沧江谁补济川舟。 松风入夜哀偏切,露草侵晨泪尚流。 莫道荒碑终泯灭,遗功应有史官收。 |
| 故交岁晚各西东,解后斯人慰老穷。 莫把冠巾浼澄观,更添须发恼林公。 强牵谢客为禅客,闲伴涪翁作钓翁。 行矣余方有公事,异时傥肯访山中。 |
| 草青苔碧野花红,旷世人才葬此中。 秋雨败渠鸣浊水,夕阳高木战悲风。 禽如拥护巢还密,鼠若浸凌穴渐空。 借问子孙今几叶,昔年勋伐有谁同? |
| 端平俱辱弓旌召,鹏鷃}逍遥各不同。 笑我赭衣钳楚市,愧君白帽老辽东。 董迂因被公羊误,杜癖惟于左氏忠。 晚取诸家高束起,且看渠与意林公。 |
| 烟缕暗蒙茸。 杨柳轻风。 雨声多在夜窗中。 春水渐生春事去,流尽残红。 新笋绿丛丛。 莺语匆匆。 一樽同酹定林公。 十里长松青未了,山北山东。 |
| 寓居无事入清冬,虽设樽罍酒半空。 白菊为霜翻带紫,苍苔因雨却成红。 迎潮预遣收鱼笱,防雪先教盖鹤笼。 唯待支硎最寒夜,共君披氅访林公。 |
| 秋冷啼蛩入讲床,夜深饥鼠搅眠床。 山厨食尽松花饼,瓦鼎烟消柏子香。 半壁绿苔乘宿雨,满阶红叶醉新霜。 幽居渐喜三冬近,竹几蒲团雪夜长。 |
| 隐隐楼台倚涧阿,酒船空处罢笙歌。 江头网密鱼虾少,山腹云深虎兕多。 莫怪考槃通世路,已知平地息风波。 道人家住中峰上,时有茶烟出薜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