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清畏人知人尽知,缙云三载得宣尼。 活民刀尺虽无象,出世文章岂有师。 术气芝香粘瓮榼,云痕翠点满旌旗。 今朝暂到金台上,颇觉心如太古时。 | 
| 几年调弄七条丝,元化分功十指知。 泉迸幽音离石底,松含细韵在霜枝。 窗中顾兔初圆夜,竹上寒蝉尽散时。 唯有此时心更静,声声可作后人师。 | 
| 断机手自训三珠,彤史遗芳未必如。 子贵面槐陪国论,母贤画荻课儿书。 百官未讲回班礼,千乘空多送葬车。 曾忝枢庭文字友,束刍无路酹丘墟。 | 
| 不知身老大,犹似旧时狂。 为酒游山县,留诗遍草堂。 归期秋未尽,离恨日偏长。 更羡君兄弟,参差雁一行。 | 
| 葬仪从俭礼,刊石荷尧君。 露迹垂繁字,天哀洒丽文。 诏深荣嗣子,海变记孤坟。 宝思皆涵象,皇心永念勋。 雅词黄绢妙,渥泽紫泥分。 青史应同久,芳名万古闻。 | 
| 多难全高节,时清轸圣君。 园茔标石篆,雨露降天文。 义激忠贞没,词伤兰蕙焚。 国人皆堕泪,王府已铭勋。 揭出临新陌,长留对古坟。 睿情幽感处,应使九泉闻。 | 
| 前山含远翠,罗列在窗中。 尽日人不到,一尊谁与同。 凉随莲叶雨,暑避柳条风。 岂分长岑寂,明时有至公。 | 
| 爱君书院静,莎覆藓阶浓。 连穗古藤暗,领雏幽鸟重。 樽前迎远客,林杪见晴峰。 谁谓朱门内,云山满座逢。 | 
| 季子东周负郭田,须知力穑是家传。 细思种薤五十本,大胜取禾三百廛。 若得与君连北巷,故应终老忘西川。 短衣匹马非吾事,只拟关门不问天。 | 
| 西湖春碧净无泥,画舫朱帘傍岸移。 寒食清明初过后,杏花杨柳乍晴时。 后从西日催歌鼓,莫放东风转酒旗。 只恐明朝成雨去,暗惊浓绿上高枝。 | 
| 南山有佳色,无人空自奇。 清诗为题品,草木变芬菲。 谢女得秀句,留待中郎归。 便当勤鞭策,仆倦马亦饥。 (段有侄女在密州。 ) | 
| 江南对酒柳摇城,弄影当年隔阿兄。 老去梦魂呼杀贼,佩刀身手高峥嵘。 | 
| 登览值晴开,诗从野思来。 蜀川新草木,秦日旧楼台。 池景摇中座,山光接上台。 近秋宜晚景,极目断浮埃。 | 
| 喋血边城虏骑横,只余将帅坐论兵。 复生髀肉休回道,卧听秦淮打桨声。 | 
| 秦相驾群材,登临契上台。 查从银汉落,江自雪山来。 俪曲亲流火,凌风洽小杯。 帝乡如在目,欲下尽裴回。 | 
| 危轩重叠开,访古上裴回。 有舌嗟秦策,飞梁驾楚材。 云霄随凤到,物象为诗来。 欲和关山意,巴歌调更哀。 | 
| 盈尺知丰稔,开窗对酒壶。 飘当大野匝,洒到急流无。 密际西风尽,凝间朔气扶。 干摧鸟栖枿,冷射夜残垆。 赞月登斜汉,兼沙搅北湖。 惭于郢客坐,一此调巴歈。 | 
| 层屋架城隈,宾筵此日开。 文锋摧八阵,星分应三台。 望雪烦襟释,当欢远思来。 披云霄汉近,暂觉出尘埃。 | 
| 人生何多谋,常甘饥寒侵。 裘完甑有炊,于世澹无心。 筑室清涧曲,窈窕幽径深。 闭门长松下,岁无车马音。 古书束高阁,兀然遗屦簪。 悠悠不记年,日月徒光阴。 儿童城市还,得酒或自斟。 隐几望南山,閒云起孤岑。 | 
| 一段太清境,谁幻出阶坳。 不知身住何处,爽气逼霜袍。 但见人间一样,似夜又还非夜,栖鸟不安巢。 认得在尘世,禁鼓二更敲。 最忺看,来竹底,上梅梢。 几家朱户,不如儿女醉蓬茅。 谁把琴声三弄,不管骚人幽趣,似向曲中嘲。 长啸赋赤壁,有酒更无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