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熟视天机日日新,无边物色尽横陈。 人教巧手工摹写,粉墨何能便逼真。 | 
| 万点青山一曲溪,门阑疑是辟尘犀。 笔端更有诗中画,细细冥搜为品题。 | 
| 团蒲曲几自支颐,领略江山入座隅。 若使右丞知此画,定当阁笔辋川图。 | 
| 玉轴锦囊无此景,何年天巧出丹青。 艮斋收得供诗眼,胜看鸾台十二屏。 | 
| 高帝开江左,如天有太阳。 迎归皇太后,放出小流娘。 | 
| 裕陵临御始,像祭武襄公。 郜六何为者,图形一禁中。 | 
| 山色微茫疑有无,木叶半脱殊萧疏。 云根更著数椽屋,此屋当有幽人居。 墨妙逼真乃如此,毕竟非真惟近似。 何如屐齿饱经行,是处溪山皆画笥。 还君图画吾且归,家在江南依翠微。 | 
| 摩诘画山时,见山不见画。 松雪自缠络,飞鸟亦闲暇。 我初学挥染,见物皆画似。 郊行及城游,物物归画笥。 为问方厓师,孰假孰为真? 墨池挹涓滴,寓我无边春。 | 
| 昨日遣画笥,今日发书簏。 空斋惟一床,窗影乱风竹。 平生钻故纸,夙好老尤笃。 奇哉扫除尽,蝉蜕三万轴。 岂惟息烦心,亦足养病目。 从渠褦襶生,自献公车牍。 | 
| 登临到处久徘徊,水色山光滚滚来。 百顷烟村抱城郭,数峰云水拥楼台。 千篇取足诗材剩,万轴横陈画笥开。 清兴穷探犹未厌,更投涵翠举余杯。 | 
| 珍重蓬莱老,携壶领客来。 湖山蜀画笥,风物献诗材。 素发难重染,黄花有再开。 莫忧身外事,且覆掌中杯。 | 
| ...韦表微,懒着进取鞭。 尚记千佛名,亦许时扣关。 自疑脱凡骨,揖此楼居仙。 江山开画笥,使我思悠然。 | 
| ... 公庭日晡鸟鹜散,屐齿小穿山径蹊。 隐仙一见即首肯,百钟索酒倾琉璃。 湖山亦为开画笥,烟霏空翠俱熹微。 幼舆风度极洒洒,计然策画徒规规。 苍松奋鬣倚风啸,候雁张羽粘天飞。 君山洞庭日在眼,不复引领巴丘西。 急呼泓颍共着语,境胜颇与诗相宜。 诗成却忆梅子真,乌用一官黄绶为 | 
| 北枝顽顿如不仁,南枝警敏如有神。 方当群有急归宿,忽自太无偷发春。 画画清修枝拔萃,点点精明花引类。 幻尽岁寒姿者天,吾宗所幻天相似。 溪边照水周逸民,檐下横窗晋诗人。 胸次还余墨外墨,笔端更写真中真。 把南金报犹轻议,举赵璧归非厌嗜。 只今随牒广之南,彼大庾山吾画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