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书君己不中书,椎钝无心费指呼。 别有管城堪任使,从教骂作笔头奴。 |
| 鼻祖有功平水土,耳孙无宅寄邱陵。 蚤因蒙氏收微效,晚向秦皇谢不能。 逸少凭渠取舒雁,阿思为尔逐飞蝇。 王郎世契真如此,莫讶为儒却爱僧。 |
| 黑头期汝作东亭,短发愁予对杜陵。 髠者此时今守积,颖乎平日尔诚能。 屡题秀句文如凤,几注仙经细似蝇。 可是诗人偏爱惜,诗人双鬓渐成僧。 |
| 剡剡兰台缀不亭,翩翩鹦鹉健相陵。 少时锋颖先毛遂,晚岁头颅嗣祖能。 杜老壁间留扫马,符王宫里罢栖蝇。 莫欺贫士无檀施,时向文房度一僧。 |
| 花事匆匆了,人家割麦初。 雨多田有鹳,潮小市无鱼。 秃笔回僧简,褒衣看古书。 经年稀见客,磬折转生疏。 |
| 淡墨磨虚空,秃笔蘸沧海。 点污天台山,是他这一对。 |
| 屈指头颅三十一,年时又见煮酴酥。 平生自谓妄男子,未死谁甘贱丈夫。 欢逐儿童烧竹爆,自拈秃笔写桃符。 梅花一笑须相领,莫道今吾非故吾。 |
| 草创园亭随意坐,任缘化竹倩人栽。 雁声与客将寒去,柳色知春有信来。 逸气暂时因酒见,物华空自把诗催。 案头秃笔无才思,不赋一言真陋哉。 |
| 吾敬李息翁,独行行最苦。 秃笔作真书,淡静前无古。 并世论英雄,谁堪踵其武。 稍微著形迹,披缁为僧侣。 |
| 旅食京华不自谋,可堪曲尽鹔鹴裘。 一床风雨孤灯夜,千里江山两鬓秋。 笑索寒梅吟苦句,醉拈秃笔扫穷愁。 学人翻笑孙明复,强乞希明一点头。 |
| 诗老龙门昼不关,东坛西社几人还。 看君秃笔何曾住,笑我高眠尽日闲。 实怕行尘多似雨,更怜官马瘦如山。 无因一见春风面,空把清诗对病颜。 |
| 阿晖戏拈秃笔,便与北苑争雄。 幻出幼舆丘壑,仍现一沤影中。 |
| 韦侯别我有所适,知我怜君画无敌。 戏拈秃笔扫骅骝,欻见骐驎出东壁。 一匹龁草一匹嘶,坐看千里当霜蹄。 时危安得真致此,与人同生亦同死。 |
| 有山无水山枯杭,有阁无书阁未清。 作计者谁三太息,美君於此四难并。 宰官身落秋城柝,处士星寒雪墅耕。 蚤晚樯竿插苍石,重拈秃笔与逢迎。 |
| 字画多年逼献之,高材天赋岂人为。 一枝秃笔无能敌,百尺名楼有所思。 碛马塞鸿忘旧梦,建茶闽荔富新诗。 皇天具眼终徼福,多病从来喜让夷。 |
| 道士醉卧天柱峰,睥睨石上千年之老松。 松精相感入梦寐,化作苍髯双老龙。 酒肠空洞生鳞角,飞出两龙醉不觉。 须叟霹雳撼五岳,岂隆缩手不敢捉。 神灵顷刻归虚无,壁上但见双松图。 松耶龙耶莫能诘,东梁霖雨藏秃笔。 |
| 吾家歙石锋芒出,不但挫墨亦挫笔。 老懒作事苦不多,一笔才供两三日。 近知沈子艺希有,洗择圆齐易入手。 不论兔颖与羊毛,染墨试之能耐久。 礼乐三千成昨梦。 秃笔何止十八瓮。 长枪大剑正当时,毛锥子者直安用。 金渊万家籍百儒,学书用笔人岂无。 管城欲重连城价,请攜椽笔游江湖。 |
| 戏拈秃笔聊复尔,一翦吴淞半江水。 归心已逐水东流,梦到家山四千里。 |
| 莆田鄣郡本同宗,更著深衣臭味同。 秃笔有天犹易补,孤灯无地可能容。 不趋宰相翘材馆,宁纠诸侯泮水宫。 十载凤池科尚在,已应一举首登龙。 方氏来南汉闰时,烝尝所在富孙枝。 歙溪真应仙翁墓,严濑玄英处士祠。 邂逅弟兄元共祖,殷勤子我总能诗。 因风不要花瓜颗,梅老遗篇幸寄之。 |
| ...日不见日,屋檐已欹街已填。 富儿围炉笑浮颊,坐绕笙歌飞酒船。 儒生屈膝冻欲死,犹呵秃笔书长笺。 诗成吟哦不知了,儿饥索饭厨无烟。 太平君子万民父,身居天上心民边。 重怀长安桂玉费,急飞宸翰蠲屋钱。 门前卖报走如水,家家顶祝神霄仙。 小人犹有负暄见,轻繇薄税今当先。 楚人得弓未为人,愿将此施均八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