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紫绶新符竹,叶赪老弟兄。 西风吹棹过湖亭。 杨柳夫渠相伴、也多情。 况是瀛州侣,来同酒盏倾。 白沤浑不避双旌。 一种风流人似、玉壶清。 |
| 本自深村老圃来,偶分符竹到天台。 漫山幸可容桃李,莫待刘郎去后栽。 |
| 山行心迹已双清,骤见清溪眼为明。 鬼谷洞前符竹在,观音岩下魶鱼行。 宗师宴坐空余石,龙女分流不作声。 人影交横到林薄,绿烟深处一猿惊。 |
| 惯分符竹理疲民,来往贤星又两春。 语到江山端有助,化行风俗自还淳。 我知既去思何武,人叹无从借寇恂。 别酒径须拼一醉,他时良会恐无因。 |
| 鸡窗同隶习,雁塔独飞翔。 荐牍盈丹戾,封章列皂囊。 锦衣荣梓里,符竹耀江乡。 三迳方谋适,琴尊忽破亡。 |
| 老荷君恩付赤城,瘦筇扶上玉霄亭。 悬知地接溟溟海,坐见天横两两星。 作赋兴公虚想像,谪官司户实飘零。 衰翁何幸分符竹,一览东吴未了青。 |
| 九得思共理,符竹付更生。 卿月辉麟谱,文星次鹿城。 精微敷易教,信厚播诗声。 好使中川水,长流水尽清。 |
| 阀阅盛中州,冠冕共推华族。 耐久松筠交契,更襟怀金玉。 诸儒皆自愧虚前,小试暂符竹。 行看世官入践,继西枢前躅。 右虚楚州 |
| 昔在乌台誉已休,旋分符竹政仍优。 论思未即归清禁,历试何妨又一州。 |
| 郑公赋政鬓如丝,符竹新分晋水湄。 招客远郊常置驿,论文古训旧笺诗。 汉庭行曳尚书履,泾谷曾刊隐士碑。 今日湖亭共游汎,追怀子美昔同时。 |
| 圣主方勤西顾忧,大朝临遣遴贤侯。 兰香昔在潜郎地,符竹今分古阆州。 蜀道难时虽万里,汉川佳处正三秋。 莫嗟身落江湖远,魏阙尽存记子牟。 |
| 误分符竹建星台,官事萦心不到梅。 粉面莫惊公主艳,铁心曾对广平开。 吒身冰雪刚而栗,取友松筠晚不回。 已向个中怀鼎味,直须魁占百花来。 |
| 再分符竹向淮濆,只得除书下帝阍。 不见使车随邸吏,忽传鸣马蹙都门。 丰碑未尽平生恨,哀些谁招天末魂。 木落山空风猎猎,不堪俛首奠黄昏。 |
| 乍看华扁费寻思,徐叩微言极坦夷。 无可奈何安命者,吾非恶此欲逃之。 万羊赋禄渠前定,二鸟蒙恩彼一时。 总被委斋参透了,不求符竹止求祠。 |
| 老分符竹发疏疏,手把南徐一纸书。 端恨相望隔函谷,故应时展凤林图。 |
| 迢递分符竹,因循度岁华。 地将鲸海接,路与凤城赊。 触石云频起,衔山日易斜。 潮平聚渔市,木落见人家。 吏隐偏知幸,民谣岂敢夸。 无嫌勾漏僻,且得养丹砂。 |
| 中兴尚有名臣子,江表能馀正始音。 拟赞经纶须老手,更分符竹此何心。 麒麟阁上风云旧,烟雨楼前山水深。 世事由来偶然耳,公馀端不废清吟。 |
| 突兀双楠树,翘枝照户青。 春风吹湑湑,秋雨立亭亭。 蚁梦迷符竹,牛涔兀屏篂。 但令根本在,有茁媚阶庭。 |
| 一札自天下,五马为民来。 潜藩久须重镇,帝命出蓬莱。 曾侍九重笔橐,暂剖一州符竹,人谓屈公材。 儒术要扬历,玉业待规恢。 庆三元,才四日,寿筵开。 夜深仰视霄汉,南极映星台。 休说石家父子,休说窦家昆季,乔木即三槐。 归觐玉皇案,馀事付盐梅。 |
| 久在文公几杖旁,暮年所得最精祥。 贫甘香火辞符竹,病整衣冠坐箦床。 壮士军中悲亮死,先师地下惜回亡。 洗云破寺三间屋,却有门人远赴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