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南国清秋杪,长林翠霭重。 嬾黄千顷稻,深碧万株榕。 峡水风前急,方山雨后浓。 征鞍何所憩,萧寺枕孤峰。 |
| 板舆曾至郑,灵輤此归周。 霭霭云将夕,亭亭月正秋。 九原开袝穴,故土覆新丘。 岁晏寒松下,茅苫孝子留。 |
| 南雪不到地,玄冬偏满山。 春风仍料峭,彩袂正斓斑。 广厦千间静,虚空一宿閒。 此身如羽翼,飞倦始知还。 |
| 之子蕴琅玕,幽轩足考槃。 茏葱烟翠湿,琐碎日光寒。 似向兰亭见,全胜墨三看。 是中虽信美,未可懒弹冠。 |
| 幽居迩郊原,出户目已瞭。 闲携一枝竹,散步及秋晓。 寒烟引轻云,澹澹萦木杪。 矫首瞩层穹,转盼失飞鸟。 野潦净荒陂,惊飚泛枯篠。 世态徒营营,此心殊了了。 佳处谁与论,聊用付清醥。 |
| 笔底词华盛,宁论大小山。 敷腴建安际,古澹贞元间。 未许窥三昧,时容见一斑。 草堂诗律在,风味唤仍还。 |
| 霜重寒威一夜加,晓来人迹板桥斜。 已看白雁来千里,想见青州满百花。 何处菊枝犹复耐,故园菊味定堪嘉。 慈颜正念征裘薄,归去萱堂笑语譁。 |
| 野外初凉冷,征衫亦未重。 檀栾溪上竹,勃窣道边榕。 秋意撩人切,岚光泼眼浓。 更寻天竺寺,却忆此高峰。 |
| 三岁无诸国里,青春不是花时。 今日小园春半,百般红紫芳菲。 |
| 江边潇洒东山寺,知是曾经谢傅游。 一代英姿馀信史,千年陈迹付东流。 暮云初致苍生恨,远翠如凝妓女愁。 好古嗟予生苦晚,停桡明月满沧洲。 |
| 媚色全胜柳,孤标半似梅。 蕊寒金粉腻,香重麝脐开。 徐笔那能画,并刀未易裁。 扶头中酒味,安得一枝来。 |
| 卜昼开英集,瑶林映珷玞。 顾惭梅隐吏,缪接范莱芜。 官柳春犹浅,江梅韵亦孤。 他年想风味,应有汭川图。 |
| 双谿钟地谶,一相破天荒。 道至黄扉重,勋由紫府昌。 堤成欢百辟,台坼泣群方。 盛烈铭钟鼎,千秋耿不忘。 |
| 年年秋半在长安,今夕园林且尽欢。 一笑团栾人似月,十分潋滟酒生澜。 遍簪丹桂香巾袂,尽吸清辉澡肺肝。 饮罢月斜吟兴动,挥毫风露一天寒。 |
| 杨侯作录来成均,野鹤昂昂端不群。 一朝议论不入意,弃掷禄位如浮云。 群公挽衣留不住,直入苕霅亲耕耘。 惜吾无力叫帝阍,不能以侯直谅闻。 |
| 华发萧萧知更稀,回头五十四年非。 花添病眼正临卷,春满故园犹未归。 止酒独醒陶靖节,寄诗相忆谢玄晖。 若为比得新篇美,西蜀江头锦一机。 |
| 国子先生老宦游,十年学省一狐裘。 饥雷有意鸣蝉腹,寒粟无端起玉楼。 |
| 周侯人中英,为文若翻水。 苦节凌雪霜,香名馥兰芷。 考槃在幽谷,篁竹富清美。 竹边两桂树,碧叶光薿薿。 扁堂曰节香,欲以规业履。 竹桂日以茂,业履日以修。 一觞一咏知未称,愿续离骚赋远游。 |
| 轧轧篮舆鉴水滨,水纹如染草如茵。 繁红零落徐娘老,远翠低徊西子颦。 犹及残春追胜赏,不妨馀事作诗人。 胸中磊块须浇洗,未厌伤多酒入唇。 |
| 瘦玉敲风翠干长,织成漪浪莹沧浪。 封题尚带鄱江润,卷赠犹馀燕寝香。 竹笛当年同秀质,桃笙何处避寒光。 微躯讵足当珍赐,持奉亲闱枕扇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