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新诗落纸一城传,顾我疏芜岂足编。 他日杜陵诗集里,韦迢略见两三篇。 |
| 帝子乘鸾已列仙,遗芳留得众孙贤。 俊科蚤与寒儒竞,禁従终偿白发年。 辇路联镳惊往事,圃田回首泣新阡。 旧闻推历知天命,看熟黄粱定洒然。 |
| 小邑来时路,宣城最近邻。 楼台百年旧,花竹一番新。 登览春深日,凝思病后身。 何时对樽酒,重为洗埃尘。 |
| 山雨无时歇,江波上岸流。 泥深未免出,桥断更堪忧。 房浅邻糟瓮,宵寒揽絮裘。 朝来势未已,归路恐操舟。 微阳力尚浅,未解破重阴。 云气山川满,江流日夜深。 冻牙生滞穗,余润及重衾。 泥泞沉车毂,农输绝苦心。 |
| 芦生井栏上,萧骚大如竹。 移来种堂下,何尔短局促。 茎青甲未解,枯叶已可束。 芦根爱溪水,余润长鲜绿。 强移性不遂,灌水恼僮仆。 晡日下西山,汲者汗盈掬。 |
| 天坛王屋北侵河,高比嵩丘一倍多。 小有清灵今尚在,俗缘深重奈成魔。 |
| 乐天引洛注池塘,画舫飞桥映绿杨。 潩水隔城来不得,不辞策杖看湖光。 |
| 乐天种竹自成园,我亦墙阴数百竿。 不共伊家斗多少,也能不畏雪霜寒。 |
| 乐天得法老凝师,後院犹存杨柳枝。 春尽絮飞余一念,我今无累日无思。 |
| 乐天投老刺抗苏,溪石胎禽载舳舻。 我昔不为二千石,四方异物固应无。 |
| 读书庐山中,作郡庐山下。 平湖浸山脚,云峰对虚榭。 红蕖纷欲落,白鸟时来下。 犹思隐居胜,乱石惊湍泻。 |
| 风俗非平昔,贤豪弃此时。 新阡长宿草,行路拜丰碑。 惠术遐方记,嘉猷信史知。 悲凉哭坟客,不为受恩私。 |
| 遗直诵家声,持心本至诚。 何劳求皦察,所至自安平。 气象余前辈,才华属後生。 飞腾看诸子,相继亦公卿。 |
| 老木不忍伐,横枝宜少除。 根茎渐有托,雨露稍分余。 生意初无损,开花终自如。 他年诸草木,成就此幽居。 |
| 卧对郗人气已真,晚依丘壑更无伦。 不须复预清言侣,自是江东第一人。 |
| 江秋北风多,归帆未应驶。 天寒雁南向,家书空满纸。 契阔幸安平,婚嫁须缨珥。 交游何为者,空复念君至。 |
| 杨公守临汝,俯仰八十载。 推迁城市非,散落篇章在。 外物固难必,清名竟安赖。 孤亭右洲渚,斜日到冠佩。 飞翔栋宇回,滉荡波流对。 稍存楸梧高,大剪菰蒲秽。 遗编访诸子,翠石补前废。 吏民亦潸然,未替甘棠爱。 |
| 家风承旧相,国体继皇姑。 定策从中禁,传声震海隅。 春风开闭蛰,朝露湿焦枯。 万里生还客,冠缨泪雨濡。 |
| 道士白发尊,面黑岚气染。 自言王方平,学道古有验。 道成白昼飞,人世不留窆。 後有阴长生,此地亦所占。 并骑双翔龙,霞绶紫云襜。 扬扬玉堂上,与世作丰歉。 |
| 洞门苍藓合,逼仄不容身。 传有虚明处,中藏窈窕人。 吹笙桥上月,拾翠洞南春。 往往来山下,萧然雨洒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