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飞桥走岩居,茅屋今已破。 何年避世僧,此地常独卧。 秋风高鸟入,夜月寒猿过。 自非心已灰,静极生悲惰。 |
| 种花南堂南,堂毁花亦瘁。 理畦西轩西,花好未忍弃。 殷勤沷陈草,秋雨流入地。 移根傅生土,指日春风至。 花来本陈洛,盈尺不为异。 力求禾叶枝,更与一溉水。 人功诚已尽,天巧行可致。 我老百不为,爱此养花智。 |
| 岩窦有虚明,昽昽发晴晓。 真人无俦匹,窗下晨妆早。 门开秋雨入,室静长风扫。 绝迹杳难寻,朱颜未尝老。 |
| 玉女云为衣,飘摇不须捣。 空传岩下石,夜杵知谁抱。 清泉供浣濯,素月铺缯缟。 人世迫秋寒,处处砧声早。 |
| 薄雪为灯止,和风应节来。 出游吾已懒,小酌意难裁。 竹径泥方滑,菁畦冻欲开。 细君怜老病,加料作新醅。 |
| 君看潭北寺,何用减潭南。 不到还能止,重来独未厌。 荒凉增客思,贫病觉僧惭。 饮水寒难忍,谁言栢子甘。 |
| 猗猗元自直,落落不须扶。 密节风吹展,清阴月共铺。 丛长傲霜雪,根瘦耻泥涂。 更种愁无地,应须煎碧芦。 |
| 取士忘疏贱,量书废寝兴。 刍言本何益,玉殿最先登。 日角依俙想,尧言涕泗称。 龙髯远莫及,零泪冻成冰。 |
| 月从海上涌金盆,直入东楼照病身。 久已无心问南北,时能闭目待仪麟。 飓风不作三农喜,舶客初来百物新。 归去有时无定在,漫随俚俗共欣欣。 |
| 卷衣换斗酒,欲饮月明中。 坐看浮云合,遥怜四海同。 清光知未泯,来岁尚无穷。 且尽樽中渌,高眠听雨风。 |
| 君为魏博三年客,日有江湖万里心。 暂得野亭留马足,强循疏柳步堤阴。 无人携手共吴语,得意摇头时越吟。 何日东郊过微雨,并骑鞍马去同寻。 |
| 秋暑尚烦襟,林泉净客心。 菊残知节过,荷尽觉池深。 疏柳摇山色,青苔遍竹阴。 犹嫌进官道,轣辘听车音。 |
| 持节西南二十年,华堂遗像已苍然。 归来侍従三朝旧,老去雍容平地仙。 落笔纵横题壁处,诵诗清壮举杯前。 东游邂逅迎归旐,泪落城南下马阡。 |
| 神夫化黄熊,神母化白石。 婴儿剖还父,涕泣何暇恤。 尔来三千岁,往事谁复识。 惟有少姨存,相望居二室。 |
| 周公制乡礼,无有相通佐。 鼎肉送子思,烝豚出阳货。 交亲随高低,岂问小与大。 自従此礼衰,伏腊有饥卧。 乡人慕古俗,酬酢等四坐。 东邻遗西舍,迭出如蚁磨。 宁我不饮食,无尔相咎过。 相従庆新春,颜色买愉和。 |
| 罢郡来清颍,微官忆宛丘。 颓垣那可住,隐几若将休。 复起民欣愿,全归天不留。 世间反覆手,有德竟无忧。 |
| 一旱经春草木焦,朱樱结子独盈条。 盘中宛转明珠滑,舌上逡巡绛雪消。 仰嗫佳人露犹湿,偷衔啼鸟语尤娇。 南方荔子争先後,羞见炎风六月烧。 |
| 少年漂泊马光禄,末路骞腾朱会稽。 儒术远追齐稷下,文词近比汉京西。 平生碑版无容继,此日铭诗谁为题。 试数庐陵门下士,十年零落晓星低。 |
| 岁晚河水留画船,一轩修竹喜萧然。 诗词温厚新成格,道论精微近入禅。 病后不胜清醑酽,别时仍得旧书传。 欲成《古史》须咨考,陋巷何因接尺椽。 |
| 十口南迁粗有归,一轩临路阅奔驰。 市人不惯频回首,坐客相谙便解颐。 惭愧天涯善知识,增添城外小茅茨。 华严未读河沙偈,偃仰明窗手自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