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低帘廕茅竹,陋如野人居。 夫子莞尔笑,曰此真吾庐。 庭前郁乔木,庭后犹榛芜。 芟削随手净,春兰殖扶疏。 光影动窗几,馨香袭文书。 皎然纫佩心,邂逅同三闾。 尔来基构新,百事凌往初。 突兀焕华屋,茅竹扫莫余。 双楠庭之珍,斩伐殊荣枯。 要知碧油幢,特立当阶除。 念念人勋业,不与蓬荜俱。 兰虽不生门,安能逭诛锄。 剖琴如剖薪,... |
| 茅竹荒墟地,菰蒲野水天。 故园长莽莽,归兴自翩翩。 文字留身后,瓶罂满眼前。 海棠知我意,故作小春妍。 |
| 图书老矣尚纷披,神劓天鲸以有知。 茅竹结蟠聊一愒,却寻三界外愚痴。 |
| 朝市若山林,意适无远近。 结庐在城郭,茅竹怀远韵。 汉吏贵无华,鲁礼从先进。 |
| 千年茅竹蔽幽奇,一日堂成四海知。 便有文公来作记,尚须吾辈与题诗。 至人但有经行处,宝盖仍存朽老枝。 能事向来非促迫,经年安得便嫌迟。 |
| 五马渡江开国处,一牛吼地作庵人。 结蟠茅竹才方丈,穿筑沟园未过旬。 我久欲忘言语道,君今来见句文身。 思量何物堪酬对,棒喝如今总不亲。 |
| 头白初行郢水边,故城千载尚依然。 岂无戌卒持钲鼓,应有居人沸管弦。 今日桑麻成沃野,几家茅竹散平川。 停车欲问当时事,红日翩翩下翠烟。 |
| 山压重江万里波,半空精铁锁嵯峨。 先生死去云情薄,六国兴来佛事多。 万刹金莲开碧落,一祠茅竹蔽丛萝。 游人但逐僧归去,古隐荒凉谁肯过。 |
| 茅竹无钱结翠霞,归来栖止梵王家。 夜窗听雨翻书叶,晓研凌霜注井花。 已隔朱楼安管钥,独寻碧磵问津涯。 芦帘纸帐门如水,兀坐蒲团事不赊。 |
| 宽处略从容。 华水华山自不同。 旧日诸贤携手恨,匆匆。 只说明年甚处重。 几岁避辽东。 茅竹秋风一并空。 欲望辽东何处是,濛濛。 也似秦楼一梦中。 |
| 冰蚕三眠休,作茧当具簇。 汉北取蓬蒿,江南藉茅竹。 蒿疏无郁浥,竹净亦森束。 竞畏风雨寒,露置未如屋。 |
| 田父结田庐,聊容一身息。 呼儿取茅竹,不借乡人力。 起行庐旁朝,归卧庐下夕。 悠悠各有愿,勿笑田庐窄。 |
| 此县谁言是强名,古来十室亦琴鸣。 只嫌六七茅竹舍,也有两三鸡犬声。 村酒分冬胜虚度,霜风一夜辨新晴。 半生客路逢佳节,佳节何曾负半生。 |
| 吾爱钟离意,锦制与人异。 荒县民无庐,茅竹毕缮事。 亦有多怖人,憯憯惑祸崇。 祝土矢乃尽,神谴不敢避。 |
| 淮海破冬仲,雪霜滋不平。 菱荷枯折尽,积水寒更清。 辍棹得佳观,湖天绕朱甍。 信美无与娱,浊醪聊自倾。 北眺桑梓国,悠然白云生。 南望古邗沟,沧波带芜城。 村墟翳茅竹,孤烟起晨烹。 檐间鸟声落,客子念当行。 揽衣视日景,薄阴漏微明。 何时复来游,春风发鲜荣。 |
| ...。 劝君须学逃名隐,题揭徒然绚黛粉。 诸看郑圃四十年,妙在不知而不愠。 我今亦住茅竹间,身世浑如系缆船。 空间之中何所有,圣门勋业浩无边。 此君且伴幽人趣,时来岂不茅连茹。 瓶罍果醉两三人,会约伊渠杖藜去。 |
| ...,仆弱马行涩。 孤怀未肯开,岁物忽如蛰。 朅来高邮住,巷屋颇卑湿。 蓬蒿稍芟除,茅竹随补葺。 苟云御风气,尚恐忧雨汁。 故人莫在眼,屡独开巾笈。 忠信盖未见,吾敢诬兹邑。 出关谁与语,念子百忧集。 眺听聊自放,日暮城头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