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莘野寥寥,渭滨漠漠情何限。 万重堆案。 懒更重经眼。 儿辈休惊,头上霜华满。 功名晚。 水云萧散。 漫就驿亭看。 |
| 江流西来如箭急,小姑横截江心立。 桃花水涨势相争,峡口瞿塘犹不及。 山神堂堂心胆粗,当时人间伟丈夫。 江头庙里青绫帐,翠靥金钗塑小姑。 |
| 意钓秋江不为鱼,六韬尚拟载徵车。 东南腥血方涂地,何用人间有此书。 |
| 撷青日日饭疲牛,识字耕夫已白头。 束帛不来山鬼笑,有人马上觅封侯。 |
| 废苑荒台杨柳生,曾将艳曲教倾城。 画衫钿扇今谁在,无限西园坐客情。 |
| 樽前犹见古秦青,传似韩娥旧典型。 千载伤心事何限,长流哀怨入青冥。 |
| 益州桑柘雨,莘野稻梁秋。 功业髯秋兔,行藏汗万牛。 |
| 儿孙力作莫辞勤,仁政如天四海春。 尽说干汤功已就,泽流莘野并耕人。 |
| 南阳高卧隐人龙,出处躬耕莘野同。 讨贼祁山声大义,于今史册播丹忠。 |
| 莘野特浪耕,璜溪岂真钓。 珍重富春翁,此境最高妙。 |
| 莘野乐尧舜,谷口岂其乡。 自是不可掩,区区非近名。 |
| 莘野乐尧舜,谷口岂真卿。 自是不可掩,区区非近名。 |
| 一犁将暝色,月下自耕耘。 为适能吟趣,非干力穑勤。 草芟心地阔,苗揠世情分。 莘野如膺诏,新诗就献君。 |
| 黄纸红旗总不宜,绿蓑青笠久相知。 躬耕莘野一犁雨,亲见豳风七月诗。 老已自催蚕作茧,死时须用豹留皮。 山深未省人间世,黑白纵横几局棋。 |
| 莘野居何定,浮生知是谁。 衣衫同野叟,指趣似禅师。 白发应无也,丹砂久服之。 仍闻创行计,春暖向峨嵋。 |
| 莘野凄凉渭水遥,事功无复在渔樵。 但令一第先馀子,自可清名动圣朝。 禁路家声犹赫奕,词场笔势已嫖姚。 夜窗灯火秋来功,莫欢辛勤髀肉消。 |
| 感慨重来岁月深,手栽松柏已成林。 万山自此无南北,一水长流不古今。 先训丁宁犹在耳,老吾寂寞自沾襟。 君恩已遂祈閒请,莘野归耕是本心。 |
| 道义虽同趣,穷通奈两管。 蜀闽歌召杜,莘野乐唐虞。 世上风波恶,胸中矛盾无。 交情岁寒见,故我即今吾。 |
| 伊人高步接夔龙,旧隐荒凉石伞峰。 莘野躬耕闻往事,传岩代筑见遗踪。 草茅岂合掩崇业,竹帛终能纪茂庸。 朝暮油云肤寸合,何妨霖雨遍三农。 |
| 密勿筹帷今几春,故山猿鹤尚关情。 中书历遍令公考,乐道要从莘野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