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蒲鞭渐弛,缿筒渐少,安用知他帘外。 从今也莫察渊鱼,做到不忍欺田地。 四民香火,五营笳吹,来献一杯寿水。 大家赞祝太夫人,长伴取、鲁侯燕喜。 |
| 槐影已高公事少,蒲鞭不试讼庭閒。 |
| 蒲鞭苇杖示有刑。 |
| 相门有相未多年,德行双全亚子骞。 匪晚南归施有政,也应示辱用蒲鞭。 |
| 博士曾森戟,甘棠爱尚新。 漫馀受廛叟,获见拜厅人。 醴酒多延士,蒲鞭不及民。 一年三易守,无乃送迎频。 |
| 一昨家庭拜帝纶,熊轓催去不逡巡。 小迟绣衮升元辅,复向蓬莱作主人。 竹马未迎欢意浃,蒲鞭重试教条新。 诗赓乐职诸生事,笔力谁今斡万钧。 |
| 一麾卧治镇江边,芳草还应梦惠连。 十载从班联玉笋,六城课最用蒲鞭。 依刘曾识尚书履,借寇难私刺史天。 共徯公归缘底事,嗷嗷四海望陶甄。 |
| 潦倒守三川,因循涉四年。 推诚废钩距,示耻用蒲鞭。 以此称公事,将何销俸钱? 虽非好官职,岁久亦妨贤。 |
| 不惟婆嫂咸嗟惜,学语儿知此母贤。 味薄居常喜蔬食,心慈劝勿用蒲鞭。 若非腾上天宫里,必是迎归海岸边。 九十老农来祖奠,眼枯不觉亦潸然。 |
| 开遍梅花柳渐丝,甘棠次第又添诗。 马头村路皆官况,面上春风日己知。 山笔重时谙事体,蒲鞭轻处惜民饥。 老夫尚解随人后,舞劝碑潭水一卮。 |
| 已满葵丘戌,民犹借一年。 何曾拔薤本,亦不用蒲鞭。 羡帑留修泮,公厨少起烟。 今无采诗者,付与后人传。 |
| 挽留天语极谆谆,愿为明时远牧民。 倏去居然令国削,至清浑不怕州贫。 断无苞匪聊崇俭,才用蒲鞭亦害仁。 莫比寻常骑竹马,使君元结一流人。 |
| 襟怀渊海浩难量,仕路恩威见弛张。 剧邑蒲鞭闲累月,潢池血剑萧如霜。 朱门绝迹心常泰,银艾横腰鬓未苍。 学不康时年半百,可怜天道竟茫茫。 |
| 予夺平生足矣,痛痒以身体之。 薤本何须先拔,蒲鞭不可妄施。 |
| 楳埜先生子象贤,向来心印得单传。 谚云蜡烛真明矣,罚止蒲鞭亦肃然。 执贽客多樽有酒,诟租吏少箧无钱。 玺书底事催归急,不许邦人借一年。 |
| 左符得请未逾年,民誉朝评两蔼然。 补衮工夫旧荷橐,承流政绩暂蒲鞭。 周衡可迓须分陕,孔室容窥顾及肩。 侧伫翘材着枚叟,看公亲反汶阳田。 |
| 束起蒲鞭教令清,郡人未识疾呼声。 瓯闽莫不兴于学,虞芮忘其所以争。 父老见棠思旧爱,儿童骑竹若初迎。 何须更说郎官省,小却犹当拜水衡。 |
| 蒲鞭合束久停檛,暮府人闲早放衙。 频唤羊何把诗笔,即看姚魏用年华。 |
| 庭束蒲鞭吏昼闲,禽声人语两关关。 郊垧戎队穿花里,阡陌儿童戏雉间。 禅语屡题投子寺,仁风常满皖公山。 荐书闻道交宸几,尺一封泥合锡还。 |
| 布帛精粗任土宜,疲人识信每先期。 明朝别后无他嘱,虽是蒲鞭也莫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