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清净行者不涅槃,破戒比丘无地狱。 天台相接到西川,总是自家亲眷属。 |
| 霜风琅琅鸣鼓鼙,鸟寒夜噪树折枝。 居者不出行者归,厩马解衔车弃脂。 长河夜冰船就维,百贾晏起朝闭扉。 为问当今行者谁,出门千里到何处。 母送拊背父叹嘻,儿惜欲去哭挽衣。 上马反顾纷涕洟,非所愿欲去何为。 家虽有田丰岁稀,所得偿公不及私。 况望膻芗事庭闱,结发从学今十期。 始自有志痻孔姬,岂愿从世成依违。 高堂华发纡素丝,暮年... |
| 行者失却眼,南泉破却锅。 满堂僧不厌,一个俗人多。 |
| 抛舍箕裘要出家,学卢行者去担柴。 脊梁不具黄金骨,碓米坊中被活埋。 |
| 善行者不移双足,善入者不动双扉。 清秋夜冷波心月,谁问安禅友亦稀。 |
| 被荐方趋召,还乡仍彩衣。 看山向家近,上路逐鸿飞。 结绶同为客,登高独送归。 都门足行者,莫讶柳条稀。 |
| 烟昏晚寒风发屋,行者抽篷离者哭。 青衫白发两相鲜,积雪朝阳眩双目。 猛虎食子有分羹,洁鹭割股谋补肉。 妻孥不用哭穷途,前府故人风义笃。 |
| 於忽乎,不可以为,其又奚为。 椽栌桷榱之累重,顾柱小之柰何。 方风雨之晦阴,行者艰而莫休,居者坐以笑歌。 不知压之忽然兮,其谓安何。 |
| 一搭山村一搭奇,亦堪风物索新诗。 稻花雪白糁柳絮,柘子猩红团荔枝。 行者自愁居者乐,晴时即热雨时泥。 问知桐汭多程在,未说宣城与贵池。 |
| 背伛水牛泅磵,发白冰蚕吐丝。 貌丑似猴行者,诗瘦于鹤何师。 |
| 一笔受楞严义,三书赠大颠衣。 取经烦猴行者,吟诗输鹤阿师。 |
| 佛以灭为乐,观身身一沤。 如何卢行者,鎔铁护枯髅。 |
| 达磨不来东土,二祖不往西天。 石室行者蹈碓忘却移步,玄沙讨鱼卖峭蹈翻钓船。 |
| 蔬饭藜床破衲衣,扫除习气不吟诗。 前生似是卢行者,后学过呼韩退之。 未敢叩门求夜话,时叨送米续晨炊。 知君清俸难多辍,且觅黄精与疗饥。 |
| 余昔困川途,今非羡行者。 谁心寄南风,相送过平野。 既吹莲叶舟,更逐桂条马。 中州多故人,怀抱幸君写。 |
| 世尊去世,二千余年,到此尊慈,恰五十代。 渠以壁上安灯盏,雨前置酒台。 闷来打三碗,何处得愁来。 颂清净行者不入涅盘,破戒比丘不堕地狱,佛法兴衰可见也。 |
| 出形云染翠屏曲,溪色练铺银汉东。 楼台一轴古今本,行者往来图画中。 |
| 霅上多高士,君今又乞身。 中年谢事客,白日上升人。 静泛苕溪月,闲尝顾渚春。 滔滔夜行者,能不愧清尘。 |
| 不道先师具大眼目,只道先师无肯路。 还有知得者麽,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,临终谓兄弟久聚。 正路行者有,只不能用黑豆法。 难以荷负正宗,临济佛法到此平沈。 痛哉痛哉,以此见先师,深得师祖之旨矣。 |
| 属国新従海外归,君平且莫下帘帷。 前生恐是卢行者,后学过呼韩退之。 死后人传戒定慧,生时宿直斗牛箕。 凭君为算行年看,便数生时到死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