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采桄榔寄一枝,北来万里为扶衰? 风光最爱初寒候,怀抱殊胜未老时。 闲引微泉成曲涧,尽除枯蔓补疏篱。 花前自笑童心布,更伴群儿竹马嬉。 |
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。 捣蘖潢剡藤,辛苦补散亡。 且作短檠伴,未暇名山藏。 故家借签帙,旧友饷朱黄。 皇坟探八索,奇字穷三苍。 储积山崇崇,探求海茫茫。 一笑语儿子:此是却老方。 |
薰玉蕤香解秽,挽银河水涤尘。 虽非补造化笔,不似食烟火人。 |
遁逸从来格自高,莫将泰岳比秋毫。 冷烟寒月真吾侣,瘦竹苍松是我曹。 霜树叶疏幽径出,云泉声急晓风高。 唯当话道闲吟外,时得工夫补毳袍。 |
七十六年将到时,龙锺犹复强支持。 寒灯照影始知瘦,薄酒作酲方觉衰。 春日尚能持冷饼,花时未碍插繁枝。 痴顽应有傍观笑,自课园丁补槿篱。 |
遇物合人仰祖风,弊衣遗在一池中。 秋风吹破春风补,不犯清波一线功。 |
袍剪新蓝衬淡内,官宣粲粲照巾箱。 倩人细熨波涛皱,为我重疑云雾香。 入手虽轻荣赐重,此身差短感恩长。 微忱称报惭无路,空把山龙补舜裳。 |
逃空劫外已苍然,玩水观山得几年。 闻说听经曾肯首,老来无力补青天。 |
岂有丝毫补圣朝,去来扰扰费麾招。 不能履屐供群谢,未暇纶巾拥二乔。 着老莱衣侔服冕,食于陵粟胜操瓢。 臣之少也犹疏懒,何况头今插素标。 |
政革秦馀暴,文兴汉德优。 中经虽并集,逸典更旁求。 使节褒遗训,儒林补大猷。 家无藏壁恨,人弭挟书忧。 深穴资遐览,燃藜伫对雠。 因斯流略盛,终古冠缇油。 |
征衲无人补旧绵,萧条客枕楚萍边。 拨残石炭西窗冷,却忆山家榾柮烟。 |
地与崆峒接,中多隐者韬。 山腰僧寺小,水口古榕高。 粗石草木瘦,细民衣食劳。 予来无一事,吟荇补离骚。 |
柯山老人家四壁,深居闭门不下席。 日补丹田气三咽,自言兹味胜玉食。 无田无屋一空囊,不管门前水三尺。 有钱沽酒便不忧,会见天清还白日。 |
台阁如公盍见收,尚淹外补为民忧。 身为邦国三年计,心在江湖万里秋。 乘兴举杯还对月,得閒搜句或临流。 平生恨不逢名士,岂谓年来遂此谋。 |
沈郎吟处秋风老,今代何人诗斗南。 练石补天君特妙,追云逐月我何堪。 极知才倍曹丕十,不但人如汉杰三。 欲与东湖传活法,当家衣钵付谁参。 |
敬礼补陀,岩下水边。 十方三世,无不现前。 愿我亦证,空觉极圆。 处处悲救,火中生莲。 |
松竹阴寒分外苍,芭蕉花湿梦中香。 抽身朱墨尘埃里,入眼山林气味长。 今日更无秋热去,晓晴犹带雨余凉。 却将白发三千丈,缲作霜丝补锦囊。 |
高斋缭绕度双沟,老气轩昂盖九州。 不谓江山开悒怏,正缘风味得淹留。 招携好客供谈笑,拆补新诗拟献酬。 小摘自锄稀菜甲,旁观虚作不堪忧。 |
画檐一夜雨飘萧,际晓阴霾扫碧霄。 有日暂看旗脚展,无风初觉鼓声调。 纷纷竭作趋南亩,稍稍新妆出北桥。 白发长官尘土杀,尚能觅句补风谣。 |
惯见琳宫全盛时,朅来荒梗倍伤恓。 虚堂不复瞻遗迹,败壁才容觅旧题。 帝傅前修皆榘矱,云孙后裔合攀跻。 兴衰补弊应商略,徙倚修廊日欲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