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解榻留云宿,山居事事幽。 长贫吾道在,多病此生浮。 野色连溪暝,虫声满院秋。 那知一丁守,蚤白十年头。 |
| 暮止溪西宿,喧呼聒四邻。 满村无别姓,比屋喜生人。 解榻勤为黍,烘衣许觅薪。 客房惟有月,偏照不眠身。 |
| 孺子祠堂插酒旗,游人那解荐江蓠。 白鸥欲下还惊起,曾见陈蕃解榻时。 |
| 孺子祠堂插酒旗,游人那解荐江蓠。 白鸥欲下还惊起,曾见陈蕃解榻时。 |
| 修径投幽隐,轻裘怯暮寒。 闲僧能解榻,倦客得休鞍。 白雨鸣山麓,青灯语夜阑。 明朝梯石路,更仗笋舆安。 |
| 翻水僧犹敬故侯,为予解榻小淹留。 病馀尚觉山川健,兴在烟霞故款休。 |
| 忆作连郛住,犹为解榻期。 古书相是正,余事剧娱嬉。 近者间何阔,怀哉我所思。 如闻获稻毕,当是入山时。 |
| 八角亭中天似水,七言城里夜未央。 主人解榻贤材馆,门客避堂上下床。 籁寂寂时星历历,泉涓涓处山苍苍。 主人门客皆觞咏,羽扇纶巾独篆香。 |
| 好景信移情,直连毛骨诚。 为怜多胜概,尤喜近都城。 竹色交山色,松声乱水声。 岂辞终日爱,解榻傍虚楹。 |
| 嗜古心仍切,寻诗句益工。 十年江左别,一笑日边同。 补外吾天幸,怀归子道东。 好为旬朔款,解榻待春风。 |
| 长安回首远如天,解榻只园百病痊。 身世本来如寄尔,佛僧同住更悠然。 筼筜千个不受暑,岩桂一枝或自妍。 长与高人伴幽独,粥鱼斋鼓度流年。 |
| 公门如海亦如龙,解榻铃斋独见容。 惭愧深知何以报,岁寒千尺涧边松。 |
| 解榻无凝尘,云房惬幽素。 清寒薄衾枕,微凉散庭户。 梦破流水声,钩帘卷山雾。 时与静者俱,为拟汤休句。 |
| 湖山雨过晚云湿,解榻文堂梦亦清。 秋入黄昏金粟粟,苔侵苍翠玉茎茎。 虫鱼枉注书连屋,蛮触令人笑绝缨。 讲罢肯同诗保社,有如江水敢寒盟。 |
| 官路声名二十年,江乡旧仰贰车贤。 推将事业归尘外,收得功夫到酒边。 解榻几闻招隐士,炷香终日对韦编。 公朝况是登耆哲,早晚蒲轮稳著鞭。 |
| 青眼虽惭阮嗣宗,为君解榻席相重。 菜羹蔬食能甘否,自昔人言俭易容。 |
| 我昔谪穷县,相逢清汉阴。 拂尘时解榻,置酒屡横琴。 介节温如玉,嘉辞掷若金。 趣当乡士荐,无滞计车音。 |
| 南浦飞云绕栋桴,西山爽气入鱼须。 公庭吏散文书静,许我他时解榻无。 |
| 豫章南国一都会,夕拜东臺最上流。 捧诏暂辞青锁闼,携家便泛木兰舟。 褰帷听讼民谣洽,解榻延宾主礼优。 祇恐徵黄在朝暮,西山灵药未容求。 |
| 缙云六载掌关征,学得陽冰小篆成。 逋客几人曾认面,仙山到处便题名。 桑郊又是乘轺去,铃阁虚烦解榻迎。 旧读春秋究微旨,何须苦说不知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