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东鲁气势已崔嵬,彼妇无端汶上来。 天地未开尧舜运,子西晏子亦桓{鬼隹}。 |
| 壮岁贪求未见书,归常充栋出连车。 晚窥阙里亲传妙,数简方知已有余。 |
| 专心於内最为难,又主其三得大端。 曾识中庸并孟子,正如江水发岷山。 |
| 学专复性习为功,千五百年初发蒙。 悦乐已深加不愠,此身与道始流通。 |
| 仁民爱物本亲亲,有子当年见亦真。 第一注中明体用,洗空千载说经人。 |
| 既是文章可得闻,不应此外尚云云。 如何夫子言天道,肯把文章两处分。 |
| 算来此亦是寻常,不比其他味较长。 孔子弦歌颜子乐,大家相见没商量。 |
| 君子何尝去小人,小人如草去还生。 但令鼓舞心归化,不必区区务力争。 |
| 大都礼义本人情,若论人情莫若亲。 苟使於亲无曲折,不知人视作何人。 |
| 墨子平生枉费工,谩将泛爱去形容。 若观木讷并刚毅,方见风流是个中。 |
| 门人唯诺亦寻常,彼此如何较短长。 自是旁人不曾识,指为鸣凤在朝阳。 |
| 大学真儒耻小成,一源体用要流行。 当知万物备於我,真自修身至治平。 |
| 能谋虽似周公圣,於纣兴亡特未分。 及至当时获微子,武王方始决成勋。 |
| 宣尼颇意在斯人,故尔令由去问津。 大是斯人能会意,知津此语亦为真。 |
| 夫子当时议逸民,举皆未必见其真。 唯吾无可无不可,所以巍然号圣人。 |
| 不因闻见得心传,此理於吾甚晓然。 若使一流闻见里,故知厌倦有时焉。 |
| 若欲言之固亦难,鬼神情状苦无端。 要之行尽吾人事,彼此何尝有两般。 |
| 此理从来自不疑,奈何於此不投时。 若还上下相通处,不是天心亦不知。 |
| 仁体从来不可名,方圆随处便成形。 要之自在初非力,以力为之恐失经。 |
| 游遍诸侯志不伸,困穷几与死为邻。 大哉博学称夫子,独有当时一党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