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若於君子能修敬,敬外无缘复有余。 子路不思三致问,病犹尧舜果何如。 |
| 仁体从来大似天,事之方见失於偏。 是何尧舜有为病,一或容心便不然。 |
| 於时穷达何须较,在我行藏未易论。 子路不知方愠见,更疑力学到师门。 |
| 子云文不在兹乎,岂与常人论有无。 兴丧亦皆天意尔,匡人於此莫如予。 |
| 愿乘车马衣轻裘,便与颜回论不投。 更得预闻夫子志,天高地下果难俦。 |
| 所长孰不愿施之,岂肯言吾未信斯。 大是此心真不昧,断知天地不容欺。 |
| 虽然此影不离形,莫向形中便认真。 形影两亡都不见,当於此处认斯人。 |
| 须知有慾不为刚,血气乘之反类狂。 所以孟轲言直养,要令无助亦无忘。 |
| 子路何尝肯不情,从人姑尔事虚名。 所行唯恐复闻耳,既已闻之且力行。 |
| 行道嗟吾已矣夫,仲由从我去乘桴。 果然子路闻之喜,好勇如由亦自无。 |
| 以毋为绝绝非毋,自谓门人见处疏。 若使圣人真个绝,不知毋理却何如。 |
| 哀公真自不寻常,虽是年饥亦较量。 二犹不足如何彻,紬绎斯言味更长。 |
| 窃怪陈亢问伯鱼,子今亦有异闻乎。 喜云闻一得三理,料得其他未必如。 |
| 看来桀溺与长沮,固是其言太阔疏。 若论耰耡全不顾,这般风味亦难如。 |
| 卫多贤者仕伶官,击磬如襄理一般。 不审乃於声上取,疑其此意太无端。 |
| 曾点尝闻鼓瑟希,仲由於此亦奚为。 二人风味还应别,不是知音必不知。 |
| 性习自然分远近,智愚安得便无移。 困而不学民斯下,愚者要当且力为。 |
| 壮志如何便遽忘,故宜一旦问为邦。 行藏独与吾夫子,不类当时狷与狂。 |
| 吾於万理已无疑,何必容心更去推。 自此有无皆不立,有知翻以累无知。 |
| 谦抑从来不务争,於人唯恐的真情。 若於礼义愆违处,安得区区学面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