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隐居何事可谋生,尧舜难周畎亩情。 若得一犁膏雨足,石田茅屋起歌声。 |
| 洛阳风景实堪夸,几处楼台处处花。 尽是齐王修种得,如今惆帐似无空。 |
| 洛阳风景实堪珍,到此经今三纪春。 无限欢娱荣乐事,一时回施少年人。 |
| 布谷声中雨满篱,催耕不独野人知。 荷锄莫道春耘早,正是披蓑叱犊时。 |
| 天上文章一酒星,生平只欠换鹅经。 奇才逸思通千古,留待南宫眼为青。 |
| 夹路浓阴野兴长,荼醾想见竞年芳。 至今四月花如雪,犹带河东翰墨香。 |
| 玉妃粲粲怯诗瘦,秦艳苏腴略先后。 于湖笔力并奇秀,手执遗篇欲三嗅。 |
| 予表此诗,盖欲天下知将帅未尝无人。 夫岂必弧矢之弃而砚之亲。 合之一,歧之分。 噫嘻斯藏,何忝干文。 |
| 仲氏既不能定其名,经行又不能指其地。 睹奇逸于笔势,想溪山于诗意,瞭然景物之皆备,又何必吾身之亲至也。 |
| 画以有声著,诗以无声名。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,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。 |
| 赈济者何人,催租者何司。 有令如斯,而无救于背驰。 此古人所以设官以采诗也。 |
| 唐而乾宁,果何时。 作书及诗,且恬以嬉。 烨胥之不知,而拳拳于一缁。 吁其可悲。 |
| 以退藏心,邀丘壑老。 唱酬之间,意已足考。 我以倦翼,故应知还。 高躅凛然,庶几是攀。 |
| 玉徽十三,维以寓声。 支郎何心,写脂粉情。 汉冢春青,塞霜晓白。 千年之悲,表此遗墨。 |
| 桂州之帅,予莫知其为谁也。 盍簪得朋,其必有以称此诗也。 黄卷之苦心,意其乐之真足以忘疲也。 若夫屈伸则有时也,而岂以是为富贵之资也。 |
| 猗龙眠,本书仙。 工而妍,画亦然。 醉之趣,醒不传。 题此诗,比逃禅。 |
| 月之行空,四海清辉,岂独于一观见之。 览层宇之翚,地高而天随,而后可以观公之诗。 |
| 辋川之胜,新诗之咏,所以适性也。 繭纸这莹,笔力之劲,所以写兴也。 维诗与笔,景物交映也。 并于唐图,于是为称也。 |
| 野烧之观,予尝以为叹。 此诗之存,予又以为欣。 一鉴远耳,而戚休之以身,天乎非人。 |
| 山气之微明,湖光之清浚。 轩中之人秀而隐,予固未之论。 独是一篇之题,自是于古无所与逊。 知益知损,予意犹有俪乎孔门国之哂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