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岂不怀荣畏友朋,一生凛凛蹈春冰。 任真虽笑拘边幅,达节宁容出准绳。 自喜残年如白传,更怜诸子慕崔丞。 耄期尚有江湖兴,顽健人言见未曾。 | 
| 碧玉山边白鸟鸣,绿杨风里翠荷声。 草花蹈碎教人惜,为勤芒鞋款款行。 | 
| 一年两蹈西山路,西山笑人应鲜语。 胸中百解朱墨尘,两卷珠帘无半句。 殷懃买酒谢西山,惭愧山光开我颜。 鬓丝浑为催科白,尘埃满胸独遑惜。 | 
| 一拨眉毛露眼睛,只伤底许没瞳人。 灯笼开口呵呵笑,衲僧和梦蹈车轮。 | 
| 向来淮海说三秦,脚蹈苏门最绝尘。 莫道江山歇英气,如今文物有斯人。 黄埃九陌谁知子,青竹千年独问津。 未得相看已相识,只惭空叹蜀庄珍。 | 
| 夷狄自相图,古称中国利。 辽亡金已猖,金灭元愈猘。 如何夹攻策,竟蹈前车弊。 惜哉鹬蚌功,误为唇齿累。 一误国不支,再误国不祀。 咄哉宋君臣,千载伤失计。 | 
| 凤来青天开,凤去苍石裂。 玄风不复返,世事日消歇。 永怀接舆歌,勿蹈东鲁辙。 | 
| 全德备万物,大方无四隅。 身随腐草化,名与太山俱。 道学归吾子,言诗起老夫。 无为蹈东海,留作济川桴。 | 
| 孰是文之用,兹其道所藏。 典谟书浑浑,晁董策洋洋。 唐宋建长策,韩欧蹈大方。 过庭诗礼次,归更议其将。 | 
| 履若蹈虎尾,五刚亨厥躬。 乾三独柔变,是以咥人凶。 | 
| 尔教禁足不出户,盛夏畏蹈蝼蚁踪。 赤日去省已亡律,曷若冠带共甘浓。 | 
| 伯先京口夸醇酒,孟侠龙眠有老亲。 仗剑远游五岭外,碎身直蹈虎狼秦。 (存为丹徒赵伯先,殁为桐城吴孟侠) | 
| 达磨不来东土,二祖不往西天。 石室行者蹈碓忘却移步,玄沙讨鱼卖峭蹈翻钓船。 | 
| 四野红霜牧笛愁,悲风蹈厉卷河流。 高阳里在无人醉,广武坟凋几树秋。 作客长眠芦絮榻,寻僧闲坐菊花楼。 田家不解神何氏,操一豚蹄祝满篝。 | 
| 野政老人隐者流,清溪绕屋似愚沟。 自编蒲叶作素简,时泻松花洗玉舟。 仲连未遽蹈东海,孺子还复栖南州。 别来清事想不废,诗成应画李营丘。 | 
| 蚤亚魁躔入谏坡,却因忠谠蹈风波。 龙墀一去江湖远,鹤骨临来岁月多。 紫橐将随时事转,丹旌无奈夜舟何。 万松苍翠皆亲种,月露凄凄泣陇阿。 | 
| 翠微际北腕头短,洞水逆流方到家。 年老脚跟宜著袜,不能随处蹈泥沙。 | 
| 一意贪归百事忘,其如耳目触吾旁。 女桑醉日多相靡,孙竹骄风半自强。 蝼蝈无稽言语泛,蜻蜓罔念性情狂。 鸤鸠占尽世间拙,未害云为蹈大方。 | 
| 若非蹈今涂,昨日险亦足。 果然备层峻,蛇鬼犹踯躅。 两崖穷登顿,相对不去瞩。 稍焉历其巅,许身已平陆。 俯仰前后视,乃知多岸谷。 足迹信延袤,目境自蹙缩。 鸿飞已青冥,背翩犹遭触。 深薄警营魄,幽幻豁心目。 | 
| 烈士蹈东海,公仍归白云。 龙藏谁顾蜕,鹤去不随群。 道貌青难写,香风远自闻。 人间尘垢子,羞读径山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