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溪声广长舌,山色清净身。 八万四千偈,明明举似人。 | 
| 朝说暮说,出广长舌。 坐卧经行,万里镔铁。 | 
| 溪声便是广长舌,山色岂非清净身。 夜来八万四千偈,他日如何举似人。 | 
| 难泯同胞好,每因长舌疏。 若能谐妇姒,九世可同居。 | 
| 人生一笑良难,问此是同是别。 青山相对无言,溪声出广长舌。 | 
| 石磴迢遥入翠微,倚空台阁映斜晖。 长廊春寂花初落,万木云深鸟自归。 灵谷慈风生梵境,寝园佳气护朱扉。 未应志老无长舌,古塔铃音彻上机。 | 
| 腊月十五天降雪,为瑞为祥无空阙。 文殊露出广长舌,普贤大士得一橛。 | 
| 人世哓哓已不根,更堪顽石亦纷纷。 何如缄口藏长舌,道路如今已厌闻。 | 
| 心心相印,叶叶联芳,自己光明不覆藏。 刹刹尘尘如是说,广长舌相解敷扬。 | 
| 溪声真是广长舌,历劫谈空声不绝。 不知来自何处山,一意倾东忘万折。 我欲漱石向水滨,无奈齿牙摇落频。 夜半寒声到客枕,只疑身是枕流人。 | 
| 智门真得祖家风,放出云门广长舌。 大智如愚,大巧若拙,用尽工夫参不彻。 莫於平地上增堆,休向虚空里钉橛。 | 
| 踏破草鞋赤脚走,拄杖头上挑日月。 智门真得祖家风,放出云门广长舌。 大智如愚,大功若拙,用尽工夫参不彻。 莫於平地上增堆,休向虚空里钉橛。 | 
| 乞食自王城,骏笔挥万纸。 开缄动心目,忽忽龙蛇起。 便可老烟霞,声价日千里。 那知未满意,更访栟榈子。 栟榈亦何人,是心如灰死。 恶语满人间,春风自桃李,凭君一笑挥,万事空一洗。 但了风动幡,在处针投水。 愿将广长舌,语出亦糠粃。 回到我辈人,政堪覆酱耳。 | 
| 昔游虎邱山,满天饱风雪。 毡帽骑款段,瘦岭衰草歇。 下马独支筇,十步八九蹶。 石呼古木僵,铁花露土骨。 生公何在许,空堂挂明月。 衲僧九十余,持戒常精洁。 讲经石点头,奇哉广长舌。 我来欲参请,云无法可说。 有井无辘轳,归去心如渴。 | 
| 夺身铁色,飞崖倒戈,欠蹄少角。 得聩翁之聪而震忽雷,乘云巢之云而撒巨雹。 远若可亲,迩而逾邈。 拈死柴头,煨文武火,而起龙宫之烈焰。 以广长舌,谈真圣谛,而被天子之恩渥。 或谓为密庵破庵,跳篱蓦墉之克家。 岂知是修水黄梅,寒霜冷焰之超卓者也。 | 
| 净土故乡嗟乍别。 天涯流浪经时节。 老去染沾眉鬓雪。 思归切。 闻声愿寄辽天月。 念念时时修净业。 临终佛定来迎接。 有誓表为诚实说。 广长舌。 三千遍覆红莲叶。 | 
| 佛赞西方经现在。 广长舌相三千界。 为要众生生信解。 临终迈。 不修净业犹何待。 七宝池塘波一派。 莲华朵朵车轮大。 华内托生真自在。 分三辈。 阿鞞跋致长无退。 | 
| 跨征鞍,横战槊,上襄州。 便匹马、蹴踏高秋。 芙蓉未折,笛声吹起塞云愁。 男儿若欲树功名,须向前头。 凤雏寒,龙骨朽,蛟渚暗,鹿门幽。 阅人物、渺渺如沤。 棋头已动,也须高著局心筹。 莫将一片广长舌,博取封侯。 | 
| 莲塘雨初歇。 波面倚、琼花照澄彻。 命童折。 银瓶浸、姑射仙姿凝洁。 默时说。 大地寥天俱捻聚,无巨细、收来藏贝叶。 放开微蕊真光,尘沙界,尽朝彻。 一枝冥传亘古,向无声色里,出广长舌。 莫分别。 纤毫受、入眼还同金屑。 拂陈迹。 物物般般无尽藏,闲桃李、真容俱漏泄。 再拈谁肯承当,付花梢月。 | 
| 挑包前日过垂虹,明旦剩潮向浙东。 两袖虎丘山上月,一竿渔浦渡头风。 乾坤佛法元来盛,湖海诗僧到处雄。 而立妙龄广长舌,肯参八十紫阳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