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风雨飘摇三月三,绮罗罢游客停骖。 满城春树烟监参,朱户绿窗愁不堪。 香芹刺泥燕争衔,杜鹃啼情正含。 舞雩儿童笑鴒{左含右鸟},尧舜气象此中涵。 鼓瑟高人手可探,淡音非雅亦非南。 太守风期神与参,我解此意谁为谈,但觉满怀春酣酣。 花柳蒙迷不可贪,芳菲易歇随浮岚。 间闭阁门可所耽,惟见千山万山秀色郁如蓝。 |
| 少傅奉诏朝京师,檥船生我淮之湄。 宣和七年冬十月,犹是中原无事时。 |
| 雁雁西北来,亦复东南翔。 动物各有时,吾当谨行藏。 厚墐违严风,密袂御凛霜。 陶然茅檐下,一笑生春阳。 |
| 忧患与寒暑,攻人如五兵。 中年学养道,严於守坚城。 秋风不相贷,白发日夜生。 白尽会须止,阅熟已不惊。 |
| 生世悔识字,祝身如野农。 勤劳养尊老,膳味日可重。 农篘熟新黍,耕休有过从。 行吟答松籁,此乐逾歌钟。 |
| 粲粲黄菊花,照我原上土。 拒霜亦多熊,终日相媚妩。 春花岂不美,嗟此风露苦。 正命何所尤,生迟后甘雨。 |
| 览镜忽有感,谁能写我真。 崚嶒忍饥面,蹭蹬苦吟身。 风叶飘零夜,雨花狼籍春。 相过慰牢落,吾族有诗人。 |
| 穷人忧夜长,壮士惜日短。 重九俗所欣,我意乃迩懒。 岂无解忧酒,累酌不能满。 东园富诗材,红实垂纂纂。 |
| 山鸡鲜羽毛,野鹘健爪吻。 秋高草木空,屏处亦可隐。 一为嗜欲牵,遂与笼槛近。 作书报孔鹄,出入宜少谨。 |
| 秋风一以深,四野嘶严风。 晨兴视庭树,今昨所不同。 超腾谅无术,挽抑此世中。 作诗欲何为,赠子以固穷。 |
| 雨洗风扫除,老火不复燎。 蓐收行正令,一夕清八表。 衰骸困烧煮,魂魄始可招。 东窗美一睡,灯火清自照。 银河西南注,促织近堂奥。 岁晚我何为,三觞醉清晓。 |
| 白盐赤甲天下雄,拔地突兀摩苍穹,凛然猛士抚长剑,空有豪健无雍容,不令气象少渟滀,常恨天地无全功。 今朝忽悟始叹息,妙处元在烟雨中,大阴杀气横惨澹,元化变态含空蒙,正如奇材遇事见,平日乃与常人同。 安得朱楼高百尺,看此疾雨吹横风。 |
| 酒尽云间月,诗成雨至风。 支离如病鹤,吟咏杂寒虫。 摵摵朝梧叶,萧萧瘦竹风。 飘零偶天末,憔悴只江东。 |
| 阿香搅客眠,夜半驱疾雷。 空水受奇响,如从船底来。 嘈嘈雨窗闹,轧轧风柁开。 睡魔走辟易,耳界愁喧豗。 有顷飘骤过,滩声独鸣哀。 灯婢烛囊衣,篙师理樯桅。 烦扰到明发,村鸡亦喈喈。 |
| 常恨春日少,况遭风雨多。 桃李冷不觉,如浊河。 广陌断游骑,寂不闻行歌。 方其正雨时,乐事空蹉跎。 晴来又累朝,日暖风祥和。 红入桃李枝,绿转池塘波。 何曾到花下,把酒呼青蛾。 屈指九十期,今已一半过。 系日乏长绳,欲却无神戈。 花落解笑人,谓我前言何。 |
| ...祠拜。 风云昼晦性命忧,更复何心问薪菜。 颠危仅免葬鱼腹,至今常抱垂堂戒。 岂知风雨有兹夕,屋破窗鸣纷百怪。 直疑屋外即长江,九转得生那可再。 正襟默坐徐自思,忠信固可当丧败。 鬼神虽恶技有穷,卷地破山真一噫。 明朝倚杖看晴云,兹夕惊心复何在。 |
| 平生朋友乐,鱼泳雁飞翔。 如今不复昔,往往深退藏。 安得无方心,相照松柏霜。 饮此九日酒,味哉剥果阳。 |
| 畏景日以长,正气日以短。 过者何憧憧,寂寂笑衰懒。 浮云有聚散,明月有虚满。 人事有如斯,冷绪聊自纂。 |
| 端明仙去谱犹存,珍重君侯拂藓痕。 法石白虽无一颗,太仓红已饱千村。 |
| 数閒破屋压崔嵬,经月何人共酒杯。 入耳了无门外事,关心惟访药中材。 一山秋色连云暗,半夜风声夹雨来。 欲向天台招贺监,未应容易拔船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