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蝉》 口给只屡憎,不如且忘言。

口给只屡憎,不如且忘言。

意思:口给只多次憎恨,不如暂且不谈。

出自作者[宋]于石的《蝉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斜阳挂庭树,有蝉鸣树颠》是一首对蝉的生动描绘,通过对蝉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蝉的赞美和对其淡泊品质的欣赏。 首先,诗人通过“斜阳挂庭树,有蝉鸣树颠”的描绘,将一幅生动的夏日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。夕阳西下,余晖映照在庭院的树上,树上鸣叫的蝉声此起彼伏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。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夏日的悠闲和宁静,同时也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背景。 接着,“无端聒人耳,惊我闲窗眠”一句,诗人表达了对蝉声的矛盾情感。蝉声虽然美妙,但在特定的情境下(即夕阳西下、人闲窗眠之时)却会打扰人的清梦,让人感到烦躁。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蝉声对人的影响,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扰。 然后,“吾观动物中,至清莫如蝉”一句,诗人表达了对蝉的赞美。他认为蝉是动物中最清白的,这一评价既是对蝉形象的描绘,也是诗人对蝉品质的赞赏。 接下来,“翩然蜕污浊,饱餐风露寒”一句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。蝉通过蜕变,摆脱了污浊的环境,享受着清风、露水和凉爽的滋味。这一描绘表现了蝉的独立和自由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蝉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 最后,“口给只屡憎,不如且忘言”一句,诗人表达了对蝉淡泊名利的态度和超脱世俗的品格的欣赏。蝉虽然口才伶俐,但只会让人讨厌,不如保持沉默,忘却尘世间的喧嚣和纷扰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蝉超脱世俗、淡泊名利的品格的赞赏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蝉的生动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蝉淡泊名利、独立自由、超脱世俗的品质的赞赏和追求。同时,这首诗也通过描绘蝉的生活和品格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,以及对宁静、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斜阳挂庭树,有蝉鸣树颠。
无端聒人耳,惊我闲窗眠。
吾观动物中,至清莫如蝉。
翩然蜕污浊,饱餐风露寒。
此外一无求,何苦浪喧喧。
口给只屡憎,不如且忘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不如

    读音:bù rú

    繁体字:不如

    英语:not equal to

    意思:
     1.比不上。
      ▶《易•屯》:“君子几不如舍,往吝。”
      ▶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•勉学》:“谚曰,积

  • 口给

    读音:kǒu gěi

    繁体字:口給

    意思:(口给,口给)
    口才敏捷,能言善辩。
      ▶《论语•公冶长》:“御人以口给,屡憎于人。”
      ▶《旧唐书•突厥传上》:“彦博既口给,引类百端,太宗遂用其计。”

  • 忘言

    读音:wàng yán

    繁体字:忘言

    意思:
     1.谓心中领会其意,不须用言语来说明。语本《庄子•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隐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从我游,教我要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