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行香子 遇师》 洞也抱一无离,应物圆方。

洞也抱一无离,应物圆方。

意思:洞的抱着一个没有离开,应物方圆。

出自作者[元]王处一的《行香子 遇师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典型的道教诗歌,以道教修行和信仰为主题。让我们逐步来赏析一下。 首先,从题目可以看出,这首诗是在描述一个特定的时间——重阳节,以及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感受和经历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通常在农历的九月九日,是祭祖、登高、赏菊、喝菊花酒的节日。 诗的前两句“定八年间,得遇重阳。感真慈、诀破心王。”描绘了诗人在八年的时间里,有幸遇到重阳节,并感受到了来自真慈的启示,这可能意味着他在此期间通过修行或悟道,内心得到了升华。 “清中诱化,静里斟量。”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清静中思考,寻求内心的变化和提升。这里的“清中诱化”可能指的是通过内心的平静和清晰来引导和影响他。 “见紫霞生,祥风至,聚云光。洞也抱一无离,应物圆方。”这里描绘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体验,看到了紫霞、祥风和云光的聚集,这可能象征着他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升华和净化。而“洞也抱一无离”可能指的是他领悟到道教的无常观,即万物皆有联系,一切皆无分离。 “唤东牟、得道婴郎。”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通过修行,已经达到了得道的境界,就像东牟得道的婴郎一样。 “丹成果满,披挂霓裳。”这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修行成果,他的内心已经如同丹果般成熟,可以披挂霓裳,即穿上道教的霓裳羽衣,象征他已经成为了真正的修行者。 “便风三清,朝玉帝,曾行香。”最后三句描绘了诗人已经达到了三清境地,可以朝见玉帝,并且已经习惯了修行和朝香的生活。三清是道教最高神祇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(太上老君),这里可能指诗人已经达到了最高的修行境界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通过修行达到得道境界的诗人形象,通过重阳节的体验和感受,表达了他对道教信仰的坚定和修行成果的自豪。同时,这首诗也体现了道教的无常观和修行观,即通过内心的平静和清晰来引导和影响自己,达到最高的修行境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定八年间,得遇重阳。
感真慈、诀破心王。
清中诱化,静里斟量。
见紫霞生,祥风至,聚云光。
洞也抱一无离,应物圆方。
唤东牟、得道婴郎。
丹成果满,披挂霓裳。
便风三清,朝玉帝,曾行香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圆方

    读音:yuán fāng

    繁体字:圓方

    意思:(圆方,圆方)

     1.古代盛菜肴的器具。
      ▶《文选•张衡<南都赋>》:“珍羞琅玕,充溢圆方。”
      ▶李善注:“圆方,器也。”
      ▶汉·王粲

  • 抱一

    读音:bào yī

    繁体字:抱一

    意思:道家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。一,指道。
      ▶《老子》:“少则得,多则惑,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。”
      ▶汉·贾谊《新书•道术》:“言行抱一谓之贞,反贞为伪。”
      ▶晋·

  • 应物

    读音:yìng wù

    繁体字:應物

    意思:(应物,应物)

     1.顺应事物。
      ▶《庄子•知北游》:“邀于此者,四枝彊,思虑恂达,耳目聪明,其用心不劳,其应物无方。”
      ▶钟泰发微:“‘应物无方’,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