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挽徐居士二首》 能回涸辙西江水,顿起翳桑寒谷春。

能回涸辙西江水,顿起翳桑寒谷春。

意思:能回干涸的车辙西江水,顿起翳桑寒谷春。

出自作者[宋]金履祥的《挽徐居士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过去旱涝灾害的回忆,表达了他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对神灵的敬仰。 首联“昔年涝旱苦频仍,南北郊关自越秦”描绘了过去的旱涝灾害频繁发生,给南北郊的关中地区带来了苦难。作者通过“涝旱”和“频仍”这两个词,表达了对灾民的同情和对天灾的无奈。 颔联“东浙于时犹道殣,严邦此地况山民”则转向了对东浙地区灾民的描述,这里虽然山民较多,但同样也遭受了旱涝灾害的困扰。作者通过“犹道殣”和“况山民”这两个词,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他们处境的同情。 颈联“能回涸辙西江水,顿起翳桑寒谷春”是作者对神灵的赞美和敬仰。他相信神灵能够引导西江的水流回干涸的河道,让严邦这个地方的山民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。这里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,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。 尾联“神理因推居上坐,压他持秉剖符人”则是作者对持符人的赞美和敬仰。他认为持符人应该推重神理,因为神理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慰,而持符人则应该效仿神理,为百姓谋福利,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。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旱涝灾害的回忆和对灾区人民的关怀,同时也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,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人文关怀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昔年涝旱苦频仍,南北郊关自越秦。
东浙于时犹道殣,严邦此地况山民。
能回涸辙西江水,顿起翳桑寒谷春。
神理因推居上坐,压他持秉剖符人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西江

    读音:xī jiāng

    繁体字:西江

    英语:HSI

    意思:
     1.江名。
      ▶珠江干流,古称郁水,在广东省西部,由黔、郁、桂三江匯合而成。
      ▶唐·张籍《野老歌》:“西江估客珠

  • 寒谷

    读音:hán gǔ

    繁体字:寒穀

    意思:
     1.山谷名。一名黍谷。在今北京市·密云县。相传为邹衍吹律生黍的地方。
      ▶汉·刘向《七略别录•诸子略》:“邹衍在燕,有谷地美而寒,不生五谷,邹子居之,吹律而温至黍生,至今名

  • 涸辙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比喻穷困的境地。 唐 王勃 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酌贪泉而觉爽,处涸辙以犹欢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西台诗二十四韵》:“涸辙犹蒙润,寒灰免附炎。” 明 张煌言 《长鲸行》:“跳梁寧復昔睚眦,涸辙应怜旧饕餮。” 叶圣陶 《穷愁》:“岂久处涸辙,贪鄙渐萌,乃欲为此一掷,以冀非分耶?”参见“ 涸辙之鮒 ”。

    2.犹搁浅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