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宿深上人院听远泉》 泉声宜远听,入夜对支公。

泉声宜远听,入夜对支公。

意思:泉水应该远听,到了晚上对着支公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端的《宿深上人院听远泉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描绘了夜晚听泉的场景,表达了对禅心的感悟。 首联“泉声宜远听,入夜对支公”,诗人以轻松的笔调描述了泉声适合在远处聆听,入夜时分,他面对着支公,似乎能听到泉水的声音。这一联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,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、祥和的夜晚。 颔联“断续来方尽,潺湲咽又通”,进一步描绘了泉水的动态,它时而断断续续,仿佛在倾诉着什么,时而潺潺流动,仿佛在诉说着什么。这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,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泉水的魅力。 颈联“何年出石下,几里在山中”,诗人开始探寻泉水的源头,他询问着何时从山石中涌出,又流经了多少里山路。这一联既表达了对泉水的敬仰之情,也流露出对山林的向往之意。 尾联“君问穷源处,禅心与此同”,诗人以禅语的方式回应了读者的疑问,他表示自己对于探寻泉水的源头并无兴趣,因为他的内心已经与禅心相通。这一联既表达了对读者的关怀,也传达了对禅心的领悟。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、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禅心的热爱与感悟。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,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,引导读者去感受自然的美好,去领悟禅心的深邃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泉声宜远听,入夜对支公。
断续来方尽,潺湲咽又通。
何年出石下,几里在山中。
君问穷源处,禅心与此同。
作者介绍 郁达夫简介
李端(737—784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,唐代诗人。少居庐山,师事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子李虞仲,官至兵部侍郎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入夜

    读音:rù yè

    繁体字:入夜

    英语:at nightfall

    意思:到了晚上。
      ▶唐·王勃《寒梧栖凤赋》:“游必有方,哂南飞之惊鹊;音能中吕,嗟入夜之啼鸟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端《云际中

  • 支公

    读音:zhī gōng

    繁体字:支公

    意思:
     1.即晋高僧支遁。字道林,时人也称为“林公”。
      ▶河内·林虑人,一说陈留人。精研《庄子》与《维摩经》,擅清谈。当时名流谢安、王羲之等均与为友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