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临江仙·谁道东阳都瘦损》 不应同蜀客,惟爱卓文君。

不应同蜀客,惟爱卓文君。

意思:不应同蜀人,只有爱卓文君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临江仙·谁道东阳都瘦损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赞美诗,赞美的是李白。李白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,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浪漫主义色彩。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的形象和精神风貌,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。 首先,诗中提到了李白的“凝然点漆精神”,这是对李白聪明才智的赞美。凝然,形容人的专注、坚定不移;点漆,形容皮肤白皙,这里用来比喻李白的肤色。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,同时也暗示了他的聪明才智。 接着,诗中又提到了李白的“瑶林”,瑶林是传说中的仙境,这里用来比喻李白的品格和气质。诗人认为李白与世俗不同,他始终与风尘相隔,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纯洁的心灵。 然后,诗人又描绘了李白的外貌和行为举止。他穿着鹤氅,看起来像一位仙人,这进一步证明了李白的超凡脱俗。接着,诗人又提到了李白与友人清谈的场景,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之情。 最后,诗人赞美了李白的品格和风度。他认为李白的风流倜傥堪与道家相比,这进一步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之情。同时,他也强调了李白应该保持本真,不要像蜀客那样追求虚名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的形象和精神风貌,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。同时,也强调了保持本真、高尚品格的重要性。整首诗语言优美、情感真挚,是一首优秀的赞美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谁道东阳都瘦损,凝然点漆精神。
瑶林终自隔风尘,试看披鹤氅,仍是谪仙人。
省可清言挥玉麈,真须保器全真。
风流何似道家纯。
不应同蜀客,惟爱卓文君。
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卓文君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汉 临邛 大富商 卓王孙 女,好音律,新寡家居。 司马相如 过饮于 卓氏 ,以琴心挑之, 文君 夜奔 相如 ,同驰归 成都 。因家贫,复回 临邛 ,尽卖其车骑,置酒舍卖酒。 相如 身穿犊鼻裈,与奴婢杂作、涤器于市中,而使 文君 当垆。 卓王孙 深以为耻,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,使回 成都 。事见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。又据《西京杂记》载,

  • 蜀客

    读音:shǔ kè

    繁体字:蜀客

    意思:
     1.指旅居在外的蜀人。
      ▶唐·刘禹锡《竹枝词》之四:“日出三竿春雾消,江头蜀客驻兰桡。”
      ▶唐·雍陶《闻杜鹃》诗:“蜀客春城闻蜀鸟,思归声引未归心。”

  • 不应

    读音:bù yīng

    繁体字:不應

    意思:(不应,不应)
    I

     1.不应该。
       ▶宋·苏轼《水调歌头•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》词: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
       ▶《古今小说•李公子

  • 文君

    读音:wén jūn

    繁体字:文君

    意思:
     1.指周文王。
      ▶《文选•张衡<思玄赋>》:“文君为我端蓍兮,利飞遁以保名。”旧注:“文君,文王也。”
      ▶宋·孔平仲《孔氏杂说》:“文王可以为文君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