怪来调苦缘词苦,多是通州司马诗。
意思:怪来调苦缘词苦,大多是通州司马诗。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竹枝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江畔谁家唱竹枝》,作者借听竹枝歌,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
首句“江畔谁家唱竹枝”,诗人以一个问句开始,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,听到谁家在江畔唱着古老的竹枝歌。竹枝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楚地民歌,诗人借此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民间场景,让人仿佛能听到歌声悠扬在江畔。
“前声断咽后声迟”,描绘了竹枝歌悲苦的情感。歌声断断续续,听得出歌者内心的悲苦,而余音袅袅,更显其情感的深沉。这句诗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,使人仿佛看到歌者哽咽的姿态,感受到其悲伤的情感。
“怪来调苦缘词苦,多是通州司马诗。”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通州司马是白居易贬谪通州时所任的闲职,他的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,竹枝歌自然也带有深深的苦涩味。诗人以此为曲调悲苦的原因,实则是对白居易的同情,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。
这首诗以听竹枝歌起兴,通过描绘其悲苦情感,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将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,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,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社会的现实状况。